- 相關推薦
《蘭亭集序》教案2
教學目的 1、領會本文的思想內(nèi)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正確評價作者的生死觀。 2、學習本文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感受幽遠的文思,清新的辭采。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情感思路,了解文章內(nèi)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了解書序體裁的特色和本文在寫景方面的特點。 教學難點 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時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關生死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導入 浙江的紹興蘭渚山是美麗的地方。當年越王勾踐曾經(jīng)在這里種過蘭花。盡管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jié),很難尋覓。不過由于有了書圣王羲之的“修禊”儀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這是古代的一朝風俗,到水邊洗濯、嬉戲、并舉祈、消災的儀式。),東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謝安、孫綽等41人就在此集會,他們曲水流觴,引酒賦詩,各抒懷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總述其事。蘭渚之亭,即蘭亭,因此成為了流芳萬古的文人圣地,多少文人墨客紛紛來到這里,吟詩作畫,抒情遣懷。現(xiàn)在便成了紹興一處極具的旅游名勝。 三、文體簡介(有關“序跋”) 序也寫著“敘”或稱“引”,猶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有對作者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fā)!靶颉币话銓懺谖恼虑懊,列于書后稱為“跋”或“后序”。這類文章,按內(nèi)容分別書屬于說明文或議論文;以敘事為主、夾敘夾議的,不多見;抒情成分較多的序,多半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投影內(nèi)容) 四、作者介紹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字逸少。官至右軍參軍,世稱王右軍。因與揚州刺史不和稱病離郡,放情山水,弋釣自娛,以壽終,后人輯有《王右軍集》2卷。 相傳王羲之7歲學書,12歲讀前人筆論。少時曾學衛(wèi)鑠,自以為學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見李斯、鍾繇等名家書法,又在洛陽看到蔡邕寫的石經(jīng)及張昶《華岳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學眾碑,從此書藝大進。創(chuàng)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風格,把草書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書最能體現(xiàn)雄逸流動的藝術(shù)美。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后世譽之為書圣。 (投影欣賞王羲之“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書法作品) 五、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欣賞配樂朗讀,在課前預習的前提下,熟悉抑揚頓挫的朗讀,并嘗試體察《蘭亭集序》的寫作思路與詩人的情感變化。從文中找出能概括作者的情感變化的幾個詞。 明確:“樂”、“痛”、“悲”。(學生可能很難找出這三個詞) 2、請一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要求同學們摘錄其中寫景句 ,用文中的語句概括作者心境 明確:寫景句: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作者心境:信可樂也 3 集體默讀,細細研讀,品味作者在表達自己的心境時從哪幾個方面寫的? 明確:地勝: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帶左右 事趣:流觴曲水,一觴一詠 時美: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興雅:仰觀俯察,游目騁懷 補充:寫法上注重寫景抒情,敘議結(jié)合 4、有一小組齊聲朗讀第二段,思考作者的心境變遷,為何有如此變遷? 明確:有“信可樂也”,轉(zhuǎn)而“豈不痛哉”,原因在于“死生亦大矣”。 補充提示:王處的時代是政治極為嚴酷、社會極劇動蕩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quán)力斗爭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務是保全性命。因此,他們有一人談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內(nèi),有的人歸隱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寫道:雖趣舒殊,靜噪不同,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他們陶醉于一時的快樂,追求暫時的滿足?删鸵粫r的滿足和陶醉中,歲月流逝,青春已經(jīng)不再,而功業(yè)無成,作者自然發(fā)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這樣永無止境地追求滿足而又不斷地厭倦,既充滿了快樂也充滿了無盡的煩惱,怎能不感慨萬分。 向之所欣,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往昔的盛會已化為歷歷在目的往事,過去曾有的歡樂,已如流水向東而去,這真勝景不常,勝筵難再,這怎能不讓人黯然神傷。死生之大,豈不痛哉? 人的壽命的長短,要聽憑造化,無論壽命的長短,其結(jié)果是殊途同歸,終期于盡,人總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無法抗拒時間的無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強大而無法抗拒,因而個體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無法回避對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對死亡的觀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5、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積極思考作者如何得出“死生一大矣”這一觀點? 明確:由蘭亭集會聯(lián)想到現(xiàn)今人們的相處往來,即便為人處世方法各異,靜躁不同,但從都中提示了人生憂患的來源。首先來自生命本體永不滿足的內(nèi)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來自外在世界的流轉(zhuǎn)不定,難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接著筆鋒一轉(zhuǎn),由生說到死“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提出個體生命的短暫有限,多讓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觀點是水到渠成。 6、請一同學朗讀第三段,體會作者心境的變化?(齊聲回答) 明確:悲夫! 7、深入思考,作者因何而悲,為何而悲? 明確:為此而悲:1、我對生命的體驗和古人對生命的體驗是若合一契 (死生亦大矣); 2、士大夫們大多意志消沉,不求進取 ,崇尚虛無(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所以作者悲為古人、為時人、亦為后人(后之視今,亦由今視昔,悲乎!)補充提示: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作者由樂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終了而言悲,情真意切。這是對個體之痛的理性思考。 8、小結(jié) 明確:王羲之在文中表現(xiàn)出的人生觀不消極,悲嘆并不等于悲觀,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詩中寫道人生幾何,對酒當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亂世英雄,正是因為他對人生充滿了執(zhí)著,對歲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嘆。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極其表,執(zhí)著其里”,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對抗人生虛無的最執(zhí)著的努力。 9、組織學生齊聲朗讀三遍,一遍讀順,二遍讀熟,三遍讀情。 六、概括本文的句法特點 明確:駢散并行,以散為主。 七、布置作業(yè)1.背誦全文。2.寫一段話,把“崇山峻嶺”“清流激湍”“游目騁懷”“情隨事遷”五個詞用進去,描寫恰當,內(nèi)容要合理,不少于400字。 八、延伸閱讀將王羲之《蘭亭詩》和《蘭亭集序》對讀,《蘭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詩中的自然之景詩如何對應的,這些自然之景是純粹客觀的自然之物嗎?《蘭亭詩》【《蘭亭集序》教案2】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教案02-08
《蘭亭集序》教案04-25
蘭亭集序教案04-25
《蘭亭集序》教案01-30
教案:蘭亭集序04-25
《蘭亭集序》優(yōu)秀教案07-31
《蘭亭集序》優(yōu)秀教案最新02-10
《蘭亭集序》教案(蘇教版高二必修)04-25
蘭亭集序的三個實用教案04-25
蘭亭集序的三個實用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