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做最好的自己:媽媽可以不抓狂
做最好的自己:媽媽可以不抓狂少教多學隨想 60 文/陳禾我寫了《我不,我要,寶寶抓狂怎么辦?》博文后,已經將近半年沒更新博客,健康欠佳、太過忙碌,這些都是可以言之成理的借口,但事實并非如此。我在觀望,也在思考。在新浪微博,這半年來每天向我提問子女教養(yǎng)問題的家長越來越多,雖然我竭盡所能地回答,盡量不讓提問者失望,但心中總有一種“很不是滋味”的感覺。為什么?我的博客已經寫了十幾萬字,微博也有幾千條。家長詢問的問題,多數(shù)都是不止一次回答,或者在博客、在微博中說得很詳細了,可為什么還是有家長,特別是媽媽們一問再問同樣的問題?這是怎么回事?我抽空檢查了所有提問者的個人身份,令我詫異的是:數(shù)以千計的提問者,竟然一半以上不是我的粉絲。新浪微博的特點是:你沒加我“關注”,就不能看到我的微博,不看我的微博或博客,隨時有疑惑就提問,我怎能夠用微博規(guī)定的140字來說清楚問題?不能說清楚就等于沒有回答,那我還一一回答,豈非浪費時間?這樣瞎折騰,何苦?再說,面對這些在微博沒加我關注,不讀我的博文或微博的爸爸媽媽,我究竟應該以專業(yè)的態(tài)度去回應?還是只對他們打個哈哈?孩子的心智成長教育不是物理現(xiàn)象的當然,也不是加入什么就起怎樣的化學反應那種必然。不同家庭結構、不同成長環(huán)境各有不同的影響因素,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教養(yǎng)能力、不同的孩子秉承的先天氣質也因人而異。不先掌握這些特點,就憑我說140個字就能解決問題嗎?但我也從這些提問中發(fā)現(xiàn)許多家長,特別是母親們,都那么地焦慮?以致于一些本來不必問就能想通的小事,也急不及待地提問,這里反映了當前親子教育面對著一個嚴重課題:家長都很擔心孩子的未來,然而在現(xiàn)在可以努力做好的事,卻沒好好用心。擔心而不用心的結果就是:面對抓狂的寶寶,媽媽也一樣抓狂! 媽媽為什么抓狂? 媽媽的抓狂并非自己愿意如此,那么是誰在為難她們?或者僅僅是“不自覺”?分析了所有咨詢者提供的案例,我總結出5個令媽媽們抓狂的因素:1. 不曾用心去了解并接受寶寶的特質不了解,或雖然了解卻沒接受寶寶的特點,因而在回應寶寶的需求時,總是把局面弄得越來越糟,最終是讓自己束手無策。例如,寶寶從廚房里拖出一箱子的五谷雜糧,都傾倒在地上一樣一樣把玩,媽媽一看之下便火冒三丈。寶寶在探索學習呢!他研究得何等專注?如果媽媽了解到他的需求,蹲下來,和寶寶組成臨時的“研究小組”,和他一同玩。你可以引導他認識這些寶貝,然后讓他知道哪些可玩?該怎么玩?哪些不可玩,不能糟蹋了媽媽的這些寶貝。這么做,寶寶就會很聽話,你也就不會發(fā)火。2. 不曾用心去了解并接受寶寶的情緒寶寶還欠缺自制力,隨時都把情緒寫在臉上,混合在哭聲和身手動作之中。不用心去觀察和琢磨,就領會不到寶寶發(fā)出的情緒訊號,經?床欢蚺袛噱e誤,于是無法及時地準確地做出回應,無法滿足寶寶的需求,寶寶“特愛啼哭”、“躺在地上耍賴”、“脾氣很犟”、“叛逆、總是不聽話”,媽媽的這些傾訴充滿委曲與無奈。然而仔細想想,寶寶變成了這個樣子,不就是你“訓練出來”的嗎?已經這樣了,怎么辦呢?許多媽媽就只學會兩招:一是“哄”,希望寶寶饒了媽媽,不再刁難,過得一天算一天;一是“冷處理”,就和你對著干,讓你知道哭鬧不管用。先不說這些招式是否可行有效,這種見招拆招的做法,恐怖之處在于“禍留未來”,問題沒解決,媽媽的壓力鍋總有撐不住的一天,那時怎么辦?3. 不曾用心去感受寶寶的想法和心理需要成功的親子互動最為關鍵的因素是:媽媽以寶寶的視角來觀察、感受寶寶的心理需要,這就要求你有同理心。如果你總是以自己的主觀愿望和偏見來回應寶寶的需求,就是畫地為牢,始終跳不出自我中心的掣肘,你就無法以平和的心態(tài)來和寶寶互動,這么做的結果當然是改變不了寶寶。例如:小寶寶無論高興或生氣,揮動小手就給你一個摧心掌,媽媽被打后怎么做:“打也打了,道理也說了,可就是不改,怎么辦呀?”另一個例子:孩子被小朋友打了一下,于是立刻教育他:“你不能這么軟弱,要打回,不能總是被欺負!”不到一歲的小寶寶為什么打媽媽?為什么打玩伴?是欺負嗎?大人的思維和經驗認定打人是犯錯,必須通過處罰讓他悔改。但在小寶寶的世界,打人和被打,都只是一種情緒表達和溝通的'方法,哪來誰對誰錯?他沒犯錯的感覺,當然聽不懂你的話,不會讓你獲得預期的教訓效果。4. 不曾用心去觀察或強調過程,只是盯著結果幼兒的學習活動和玩游戲都是在促進心智成長,通過體驗建立早期經驗,所以重點都在過程,有良好的、順暢的過程,自然就會有良好的結果。但在功利思想驅使下,許多媽媽做事都不看過程,只盯著結果。例如:孩子不吃飯,只愛玩,于是就讓他玩著,自己追著他喂飯,結果總算完成吃飯的任務;孩子鬧個不停,給他手機或iPad,結果他靜靜地獨自玩著就可以不操心了?创龑W習更是如此,例如識字和認知,你讓他在iPad或電腦上調出教學軟件,很直觀、很有趣,不必動腦筋,很快就“學會了”,在顯示屏上畫圖更容易,按按鼠標,就可以完成一幅“很有水準”的畫。結果很完美。很完美嗎?沒有過程,就等于沒有學習,沒有成長,而在這同時潛藏著的危機比“禍留未來”更為嚴重,幾乎是立刻發(fā)酵的種種難題,總之讓你不得不抓狂。5. 不曾用心去為寶寶建立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影響孩子成長的后天因素中,最主要的是人文環(huán)境,包括社會環(huán)境、上學條件、家庭氛圍和家里長輩在孩子教養(yǎng)的問題上是否同調與默契。而這一切條件,本來都應該為媽媽提供,現(xiàn)在卻成為媽媽最煩惱、最容易陷入無助困境的夢魘。媽媽在國家與社會中畢竟只是微小的一分子,如何與不良人文環(huán)境抗衡?唯一可為的只有給寶寶提供一個溫馨愉悅的家庭,然而在許多家庭中,爸爸總是孤云野鶴,經常在親子生活圈中缺席,讓媽媽獨自挑起育兒的重擔,于是重重的壓力,讓媽媽不勝負荷,稍有不順心的事,就難免情緒激動、情感崩潰,這才是媽媽最為無奈,最是不能不抓狂的原因。 做最好的自己誰都不能撇開社會的壓力和影響,然而,我們卻可以在自己能力可及的范圍內,把事情做得最好!白龅米詈谩碑斎徊坏扔诮鉀Q了一切負面的干擾因素,但至少可以解決了一半,而另外的一半,可以在了解并接受社會的制約下,堅持自己的育兒理念,以不變應萬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孩子的成長爭取最佳的條件。這樣做,一方面是協(xié)助孩子實踐“做最好的自己”,一方面知道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對孩子無所虧欠,于是經常感覺到心安理得,無怨無悔,這樣媽媽就可以不抓狂。我不認可逃避現(xiàn)實,所以不主張學習莊子的“庖丁解牛”,那種鉆空子的做法盡管樣樣事情都可以應付過去,但對于孩子的成長無益有害。但我喜歡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父母在“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核心價值下,“處不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這幾句話涉及許多學問,我不可能在這里說得清楚,但是,我建議家長們好好體會老子以車子作為比喻的“當其無,有車之用”,用些智慧在“無”的這個自然規(guī)律中去多想想,好好體會我經常說的“不教而教”和“順勢引導”這兩個親子早教的教育理念,能夠做到,你就是一個用心的媽媽。你就實現(xiàn)了“做最好的自己”,那時,你就可以“不抓狂”。這么說來,只要實踐“做最好的自己”,媽媽就可以不抓狂。這不是空談理論,實踐“做最好的自己”只有一個秘訣——用心,再加12個教條:1. 堅持“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理念,把親子關系定位在做孩子的成長伙伴,不是教師也不是暴君。2. 堅信孩子的成長之路有一定的自然規(guī)律,嬰幼兒階段要完成的任務就是協(xié)助孩子“心智成長”。3. 了解并接受“心智成長”的機會窗口,找準并抓住每個機會窗口,孩子的學習才不會徒勞無功。4. 心智成長指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心理素質的發(fā)展,能力的發(fā)展必須依靠有效可行的體驗過程。5. 體驗式學習不能依靠灌輸式施教,只能通過游戲和認知活動,循序漸進,沒有速成的辦法。6. 接受孩子的先天氣質和成長規(guī)律,必須給孩子提供足夠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發(fā)展空間。7. 人文環(huán)境不如人意,但只要堅持正確的教育理念,多用智慧,配合而不迎合,仍然大有可為。8. 學識、實踐、反省、改進,是媽媽自我成長的必經之路,誰也不能在當上媽媽就成為全能媽媽。9. 學會傾聽孩子、容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盡早和孩子建立親子雙方都必須遵守的約定。10.學會控制情緒,能夠以平和的心態(tài)和孩子互動;放慢生活節(jié)奏,多些耐心,給孩子多些時間。11.教育理念必須一以貫之,教養(yǎng)手段可以更新改進,專家的言論必須參考,但不必惟命是從。12.把“快樂”作為座右銘,讓孩子快樂,也讓自己快樂。游戲、學習、生活,都以快樂為目標。這12教條要全部實現(xiàn)有一定的難度,但在“做最好的自己”的要求下,你能做到一分就是一分,不必強求完滿,只要用心,堅守著“做就對了”的信條,你就不會去和他人比拼,而是以今日的我和昨日的我比,嘗試做到“日日新”,你就會感受到自己的成就。這樣的媽媽自然可以不抓狂。(文/陳禾)【做最好的自己:媽媽可以不抓狂】相關文章:
換份工作,是否可以做最好的自己?02-10
做最好的自己02-12
做最好的自己02-08
做最好的自己11-06
做最好的自己01-01
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01-01
做最好的自己作文04-08
做最好自己的作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