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教師工作計劃
品德與社會課擔負著道德人格培養(yǎng)的任務。那么小學品德教師該制定怎樣工作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學品德教師工作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品德教師工作計劃一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三(1)班的品德與社會課,通過了解,三(1)絕大部分學生能遵守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但也總會有幾個學生頑皮,組織紀律渙散。雖說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但孩子們接受的品德教育和常規(guī)教育大部分還是來自于學校,這就需要老師能耐心地指導,對他們進行自律教育和常規(guī)教育,多與學生溝通交流,督促學生改正缺點。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它將我國小學低年級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勞動、手工和活動課程等進行高度整合的基礎上生成的新的課程。它包括品德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教育、生活教育、勞動教育等內容,但主導價值是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課程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活動的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經(jīng)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別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三、教學目標
總的來說,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ㄒ唬┲R與技能目標
1、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guī)則,初步懂得規(guī)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影響。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相互依存關系,簡單了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4、知道在中國長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初步知道影響中國發(fā)展的重大歷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國成立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
5、知道世界歷史發(fā)展的一些重要知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參與集體生活。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xiàn)象,嘗試合理地、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碰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準確的判定和評價。
4、學習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樸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ㄈ┣楦小B(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yǎng)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的態(tài)度。
2、在生活中養(yǎng)成文明禮貌、老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guī)則意識。
4、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5、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四、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和環(huán)保教育。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都參與討論和交流,大膽發(fā)言。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使用電教手段為教學服務,提高思品教學質量。進一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心理壓力。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小學品德教師工作計劃二
一、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材根據(jù)《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課程特征,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有關規(guī)定編寫,力求體現(xiàn)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xiàn)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為了增強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本冊教材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以三條軸線和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本冊教材編排著四個單元:我愛我家;我的生活好習慣;愛心行動;火熱的夏天。分16課主題活動。這四個主題活動以家庭生活為核心,以情感為線索,逐層展開,逐步深入,引導兒童了解家庭,感受親情,學習溝通,學會負責。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愛,體驗愛,表達愛,從而升華對家庭的情感。
本冊教材具有如下特點:
1、生活性:
教材編排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lián)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如:“我愛我家”單元中共編排了4個主題活動,安排7課時教學。4個主題活動以家庭生活為核心,以"情感"為線索,逐層展開,逐步深入,引導兒童了解家庭,感受親情,學習溝通,學會負責。
2、開放性:
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教材內容從自身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lián)結中彈性地延展;空間可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qū)及其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如:《愛心行動》單元充分體現(xiàn)了兒童個體與其周圍的自然,社會的內在整合。其中的4個主題活動,從不同層面,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通過開放時空的方式幫助兒童學會愛,樂于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yǎng)中,快樂地成長。
3、活動性:
教材的呈現(xiàn)形態(tài)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教學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顒邮墙毯蛯W共同的中介。如:《我的生活好習慣》單元中的《喝水的學問》和《在餐桌上》并非單純講授"吃,喝"的學問,更多是引導兒童通過實際參與活動,感悟其中的科學道理,體驗文明用餐的樂趣,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探究或解決問題,"行雖微,而旨趣遠;出雖淺,而寓意更深。"當然具備活動特點的主題活動還有:《過家家》,《喝水的學問》,《他們需要關愛》等等。
二、教學目標
1、在介紹家庭成員,回憶甜蜜往事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歡樂與幸福,激發(fā)學生愛生敬長,熱愛家庭生活的積極情感和態(tài)度。
2、通過開展生活小故事的講述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初步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行為,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著做,不依賴父母,并掌握正確的保健常識,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使學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熱愛勞動也是愛父母的表現(xiàn),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yǎng)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5、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于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yǎng)中,快樂地成長。
6、通過日常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了解夏天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識,生活常識,了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地和有組織,有針對性地觀察,在觀察活動中增強實驗能力和應用能力。
7、通過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歡樂,有意義活動內容的安排和選擇,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增強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護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適應社會的常識的技能。
三、本冊內容的重、難點
1、學文明理,培養(yǎng)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培養(yǎng)學生關心、愛護同學的品質。
2、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四、學情學生狀況
本班共有學生43人。大部分學生活潑好動,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班級集體,學習勤奮。出于大多數(shù)同學都是獨生子女,而且還有部分學生是由爺爺奶奶帶的,因此個別學生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習氣。部分同學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于表面化,為了做給別人看而做,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系中意識狹隘。在新學期中應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五、教學措施、方法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掌握必備的知識,及早適應學校生活。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引導學生去進行角色轉換。當前學校的大多數(shù)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長包辦過多,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相對較弱,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所承擔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應當承擔的責任。
而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是一個人社會性發(fā)展的基礎,需要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礎。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多進行一些生活體驗,并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人們在生活中是怎樣在根據(jù)不同的場合很好地進行著角色轉換,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要注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來提高學生的認識。
3、重視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以人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重視發(fā)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發(fā)展性教學評價關注人的發(fā)展過程,課程標準將學生的發(fā)展,教師的發(fā)展與課程的發(fā)展融為一體。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tài)度,情感,行為表現(xiàn),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chuàng)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5、開發(fā)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6、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六、后進生轉化措施
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平常的行為進行適時教育。更多的采取談心式教育,以引導為主。
七、優(yōu)秀生輔導措施
通過表揚鼓勵使得優(yōu)秀生更能進行自我監(jiān)督。
小學品德教師工作計劃三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欲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jīng)歷。
二、教材分析
1、教育性
品德與社會課擔負著道德人格培養(yǎng)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xiàn)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系,讓他們從這種關系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fā)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
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lián)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
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
本冊教材呈現(xiàn)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四單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根據(jù)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走進家庭深處,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
2、引導兒童進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國公民教育的范式。
3、呈現(xiàn)歷史的“人化”,引導兒童走進歷史。
4、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
5、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引發(fā)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
四、教材重點難點重點
“走出深重的歷史災難”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學期在本課程中出現(xiàn)與原有歷史教材設計有很大的區(qū)別,注重呈現(xiàn)歷史細節(jié),讓歷史人站在兒童面前,與兒童對話,本主題旨在引領兒童從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中走近歷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歷史文化的足跡,引起他們與之交往的愿望和沖動,表現(xiàn)出對祖國地理、歷史發(fā)展狀況的尊重、關注,并引以為光榮和驕傲。
五、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tǒng)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lián)系中得到和諧發(fā)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jù)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進一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5、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就力求盡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六、課時安排
每周兩課,其間也可安排一些勞動、參觀、調查等實踐活動。
【小學品德教師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教師工作計劃01-13
小學品德教師的工作計劃11-21
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工作計劃08-27
小學品德教師的述職報告05-21
小學教師品德評語01-01
小學思想品德教師總結01-15
小學品德教研工作計劃05-06
小學品德科組工作計劃01-13
小學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