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幸福之路》讀書筆記
實踐理性在其真正含義上的最好的發(fā)展階段,是人使用理性所達(dá)到的最高峰,也正是人與自然最顯著的區(qū)別。這種最高峰正是斯多噶派智者所追求的理想,也如同羅素在其哲學(xué)思想理論中發(fā)生與本質(zhì)并不是討論道德,而是一門追求理性生活的指南。
他們的共同目的是通過心神的寧靜而獲得幸福,正如中國詩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精神境界,在理性生活中,美德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斯多噶派智者就是獲得幸福,也如羅素的哲學(xué)觀點,“美德的全部目的就是獲得幸福!倍@種和平寧靜的唯一目的是德行,也就是所謂“美德是最高的善”的含義,然而,如果逐漸在手段上忘記了目的,而執(zhí)著于美德,就會產(chǎn)生一種與本人幸福完全不同的志趣,這兩者之間也存在很大的矛盾。因為擾亂我們內(nèi)心的、帶給我們痛苦的,既不是人類的惡,也不是求而不得的善,而是能夠逃避的和能夠獲得的兩者之多少,因此思考和探討幸福的過程,自身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只是,羅素采用了邏輯思維的工具,擁有更高的覺悟擺脫痛苦。
也許有人會問,幸與不幸,滿足與不滿足是否可以用善和惡來區(qū)分?而且這一觀點引起斯多噶派、亞里士多德派、厄壁鳩魯派的長期的爭論,事實這兩者的基礎(chǔ)完全不同,而且根本無法比較,他們卻由此產(chǎn)生了完全相反的不明晰的觀點,并且互相辯駁。
“與自己和諧的生活”道德原理過于空洞,形式化,后來他們補充了一句“生活必須與天性一起”這一觀點,這個問題就變得更長久了,因此而引入了中庸的討論,實踐哲學(xué)家把理論帶入生活——是最幸福的,因此“幸福的人生”其實也是一種矛盾。
所以羅素在結(jié)篇:所有的不快樂是由于某種分裂或者不一致造成的(王小波也說過),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缺乏協(xié)調(diào)就會造成自我分裂,快樂的人是沒有這些分裂或者不一致所帶來的痛苦,他們的人格既不會對抗自己而分裂,也不會對抗世界而分裂,這樣的人因此而能夠找到快樂。
【《幸福之路》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幸福之路》讀書筆記07-11
我的幸福之路05-06
我的幸福之路作文10-04
我的幸福之路作文02-28
我的幸福成長之路作文05-06
我的幸福成長之路作文04-30
作文 我的幸福成長之路05-07
《通往奴役之路》讀書筆記10-24
通往奴役之路讀書筆記05-07
《教育家之路》讀書筆記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