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亚洲二区亚洲三区,国产成人高清在线,久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看,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牛牛,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狠狠夜色午夜久久综合热91,日韩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推薦文檔列表

初一歷史期中考試總結

時間:2023-02-28 11:12:36 總結 我要投稿

推薦初一歷史期中考試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yōu)缺點,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但是總結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推薦初一歷史期中考試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初一歷史期中考試總結

推薦初一歷史期中考試總結1

  期中考試又結束了,為了今后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中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一、教師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任務重,為了加快總復習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學完九年級上冊的內容,我沒給學生復習歷史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在課后復習。導致學生對于整節(jié)內容不能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

  3、歷史故事雖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占用時間太長,課堂上應適度調整。

  學生方面:從試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學生理解有誤,沒有抓住中心內容,第一問應是文藝復興就錯,其它問題就全錯了;材料2(但這道題不是會考內容)和材料3兩個作用和意義。問答題主要失在美國是怎樣發(fā)展起來的?

  二、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tài)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xiàn)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盡量多得分等等。

  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為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幸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jié)教材從頭念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fā)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功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后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采取及時反饋抽查。期中考試后,我改變了教學方法,采取邊復習邊抽查。經過驗證,每講一個知識點,我進行重復后,然后,讓學生記憶,再抽查;這樣做,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識,而且課堂氣氛緊張,學生生怕漏聽了而使自己起來丟臉,因而,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強課后的鞏固記憶程度,采取做練習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避免照抄照辦的現(xiàn)象再次發(fā)生。

  四、我的看法:

  歷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為過的,它對你的記憶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對社會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學歷史要扎實、牢固、脈絡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時間的紅線串起,切勿東一個人物西一個事件地無規(guī)律記憶。因為那樣,雖然把所學的事件都記住了,但這些事件如一盤散沙,缺少戰(zhàn)斗力。今天的歷史考試已不是單純考察你對孤立事件的記憶,它要求你在記憶單個事件的基礎上,經常重復一項工作——串線。這樣的線索可大可小,可橫可縱,十分靈活。越是靈活串線,證明你的知識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簡單提及一些:最常見的是以時間為線索。這是一條自始至終的大線。也可以人物、民族等為線索。“線不在多,有之則靈!绷硗,要勤思考,千萬不要以為歷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務只是記憶,實際上記憶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記憶基礎上的分析、歸納、比較能力。這也是能暴露弱點的部分。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大膽嘗試,與課改同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教育事業(yè)奮斗終身。

推薦初一歷史期中考試總結2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xiàn)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fā)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制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yī)學史上的創(chuàng)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y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yī)德高尚,醫(yī)術高明,后世尊稱他為“醫(yī)圣”。

推薦初一歷史期中考試總結3

  期中考試是檢驗一個學期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試卷質量的高低決定能否很好檢驗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很重要。下面對本學期的期中考試試卷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找到教學中的不足,以便為以后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列舉題、識圖題、材料解析題、綜合探究題?梢哉f題型多樣,接近中考試題類型。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設計出了32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檢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

  容易題約占50%,中檔題占30%,稍難題占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教科書上選取,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jié)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情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shù)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qū)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xiàn)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xiàn)象的理解。如第20小題:相當部分學生錯選為B,此題得分率只有0.56,這是由于學生對皇帝的貢獻沒有認清導致的。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內容包羅萬象,涉及了語數(shù)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一定困難。如第6小題顯然是學生空間感弱、地理知識缺陷造成的。

  3、歷史思維能力、從材料中獲取信息能力、概括歸納能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擅于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xiàn)零亂、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8小題第2、3問,學生失分較多,失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東西,對史實分析不透。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能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能力欠缺影響所致。又如第31小題,要求學生結合談談對應當如何考試的看法,這考的.就是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許多考生在答經過時不是答得啰嗦,就是太簡略,一筆帶過。

  4、審題能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題審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29小題第3問,有學生審題不仔細,不少學生舉的例子不恰當。

  三、對今后教學建議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歷史作為中考學科已經幾年了,但從重視的角度看還不夠。第一,從初二年級的成績來開,校與校、班與班之間的差距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間,這說明了有的學校、有的教師沒有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造成差距較大,為初三年級的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第二,從初二年級的試卷來看,學生答題的質量普遍不高,書寫不整齊,空白的試卷較多,說明了學生從思想上不夠重視,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占中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學校一定要給初二年級充足的課時,保證教師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對于近代史的知識,教師一定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要求學生基本知識點掌握準確無誤。

  2、要依據(jù)《課標》進行教學

  《課標》是歷史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jù)和準繩,《課標》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學什么以及學到何種程度,都一一作了具體的規(guī)定和說明,所以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讀課標。(兼職教師也可參看練習冊的學習目標)

  3、固本強基,狠抓基礎知識落實

  基本知識點的落實: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影響等是歷史最基本的知識點,必須牢固掌握,反復記憶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強訓練,注重鞏固

  教師在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必須落實每一堂課后的作業(yè)練習,落實好練習冊的習題,反復落實基本知識點,注重鞏固。

  5、注意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與歸納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視讀圖、識圖、填圖和析圖能力的培養(yǎng)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課本圖;以圖讀史,以圖講史,建立緊密的圖文聯(lián)系,進而挖掘課本圖的隱性知識。對于課本的一些圖片,一定要讓學生識記、理解、掌握。

  7、加強對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的信息,要求學生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推薦初一歷史期中考試總結4

  本次期中考試題型、題量、分值分配及比例基本按照中考模式。非選擇題20道20分,占40%。由于本次考試為閉卷形式,非選擇題根據(jù)中招試卷結構中的五道題減少為四道大題,分值仍為30分,占60%。本次考察七年級下冊1-12課內容,主要考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兩單元中我國古代由隋朝至元朝的發(fā)展歷程。

  本次考試中年級最高分49,最低分3分。其中,班級平均分及格率優(yōu)秀率年級2844%12%一班2845%8.3%二班3054%26%三班2750%5.5%四班2842%11%

  本次考試發(fā)現(xiàn)學生答題中出存在的突出問題與初三較為相同的有以下幾點:

 。1)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準確、不牢固:題中出現(xiàn)的歷史事件、人物貢獻等缺乏基本的了解,初一第一單元中有涉及很多的人物,比如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涉及他們在位期間的稱謂問題分別對應“貞觀之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開元之治”,其實很容易記,但是因為前三課的內容比較集中,學生就把這些知識點搞混。

 。2)缺乏對知識的理解認識:很多學生存在錯誤的認識,以為歷史只要死記硬背就行。其實不然,大多數(shù)學生害怕碰見考察時間的題,就是因為在死記硬背的情況下,很難將知識點進行串聯(lián),造成知識的`分段記憶。在這種情況下,將各個事件對號入座當然很難。并且,這種記憶方法,很難將考察綜合能力的題拿下。

  (3)審題不仔細、不認真:初一試卷中22題的第2問,在以前練習的時候出現(xiàn)過,但是進行了些微的更改將考察作者作品的部分刪除,但是部分學生不審題,完全靠印象寫答案,將“三吏”、“三別”寫上?梢娖淇荚囘^程中極其不認真。

 。4)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部分成績比較偏后的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態(tài)度不認真,非選擇題部分僅寫幾個字,字體潦草、卷面也不整潔。也有部分學生答題的時候馬虎、粗心,出現(xiàn)添字、漏字的現(xiàn)象。比如“吏”與“史”兩字多次強調,但是在試卷中仍是有很多的學生寫錯,“安吏之亂”、“詩吏”一大片。

  (5)多次強調的知識仍有學生寫錯,說明部分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沒有集中精神,認真聽課,在講解習題、學案的過程中,沒有及時的更正自己的錯誤。

  今后改進的措施,主要針對存在問題有以下幾點:

 。1)提醒學生重視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中考現(xiàn)在實行開卷形式,注重對知識的變形與組合,這就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綜合分析、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這些都離不開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只有對知識熟練掌握,才會有能力的不斷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學習中還是應該強抓基礎知識的過關。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想要獲取高分就需要有較高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在平時的課程中對學生多做引導,使其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尤其在導學案的教學中,利用小組的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對于審題不仔細、不認真;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兩個問題,則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平時做作業(yè)的時候對其提高要求。講解習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的審題方法,抓住關鍵詞,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有針對的去回答,避免偏差與疏漏。

推薦初一歷史期中考試總結5

  一、基本情況

  本次期末考試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試題分析

  本份試題難易適中,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選擇題大都是考查較簡單的單一知識點,但題干設計巧妙,學生需認真審題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選擇題的小題設計也是注重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的考查。如選擇題中的5、6、7、9、11小題,非選擇題的第23題,學生若只是死記課本知識是難以作答的,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與運用。

  三、試卷分析

 。ㄒ唬┻x擇題

  本試題滿分40分,學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容易出錯的有4、5、6、9、10小題4、6、10小題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牢,對歷朝歷代所發(fā)生的事情記憶不準,混淆導致出錯。5、9小題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對所學知識不能靈活運用。

 。ǘ┓沁x擇題

  21、(1)本試題滿分4分,大部分學生得分在2—3分之間。本試題學生的錯字、別字太多,失分嚴重。另外出現(xiàn)的問題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準確,張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題大部分同學對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較多。(4)是開放題,大部分同學思維不太靈活,答題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試題滿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學生對所學知識不會靈活運用,第2小題出錯的主要原因是把兩次戰(zhàn)役相混淆,對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的相關知識記憶不準,第3小題赤壁之戰(zhàn)失敗的原因沒分析清,記憶不準確。

  23試題滿分13分,學生得分在9分左右。學生存在的問題是記憶不準,對知識點沒掌握,胡亂拼湊。

  24試題滿分5分。得分狀況較好,在4分左右。但也有個別學生掌握不準確,

  (6)探究題

  本試題滿分16分,大部分學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國家篇中,大部分學生都能答對,但錯別字較多。人物篇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正確,存在的問題還是錯別字較多,“嬴政”的.“嬴”出錯率較高,很多學生寫成了“輸贏”的“贏”;出錯最多的還是最后一個試題,大部分學生不知亡國之君。

  措施篇中,秦皇、漢武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措施掌握不到位,錯別字也較多。

  分合篇中,很多學生朝代順序模糊,沒記憶準確,出錯最多的還是學生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形勢理解不深刻。

  四、采取措施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從這次初一學生的歷史試卷來看,出現(xiàn)了很多空白試卷,且學生的試卷書寫相當潦草,胡寫亂寫的學生很多,不及格人數(shù)占參考人數(shù)的13,成績令人瞠目,同時為初三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梢钥闯觯喈斠徊糠謱W生思想上不重視歷史學科,從而導致成績低下,對此情況,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重視起來,采取有效措施,爭取使學生下半學期成績能夠得到提高。

  2、重視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落實。

  在歷史學習中,基礎知識部分是占主體的,掌握基礎知識是學生綜合運用,靈活掌握知識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對于課本一些重點知識一定要反復落實,要使學生能正確書寫下來,避免書寫錯別字,要使課標要求的重點知識、主干知識學生掌握準確無誤。

  3、對課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講解。

  由于七年級是中國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資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對于課本出現(xiàn)的一些文言資料要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理解到位進而掌握相關知識點。

  4、復習時要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歸納,形成知識網絡。重視單元小結、同類知識的總結及比較,構建知識網絡,使學生有明確的歷史知識體系。同時對于單元學習主題也要重視講解,要讓學生掌握單元主題。

  5、復習時要對學生進行審題、答題規(guī)范、答題技巧的訓練。

  初一階段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審題、認真答題的訓練,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認真讀題,規(guī)范答題,同時使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

推薦初一歷史期中考試總結6

  一、試卷分析

  (一)試卷結構

  歷史考試時間60分鐘,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其中選擇題25個,50分,非選擇題四個,50分,總分100分。

  (二)試卷特點

  就全卷內容來看,本套試題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義務教育初中歷史教科書為依據(jù),沒有超出規(guī)定的范圍;試卷的設計與題型以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來考查學生;基礎性強,試題立足于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卷的編排遵循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試卷緊扣大綱,依據(jù)課本,重點突出,難易適中,導向明確。試題充分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基本要求,在題型、題量、難度系數(shù)基本保持穩(wěn)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了知識考查內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對指導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從試卷中我們可以看出:

  (1)全卷兩種題型,即:選擇、材料分析。兩種題型的優(yōu)化,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全卷主客觀試題分配恰到好處,其中選擇題占了50%,便于檢測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論述題占50%,則側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兩種題型的配置充分體現(xiàn)了水平測試的雙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課改、教改與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學生正確處理歷史材料以及綜合分析與表達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范圍分配合理。試題全面覆蓋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材,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知識點,而且知識范圍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要求。這就有利于全方位檢測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不同側面的歷史知識。

  3)突出了對學科主體內容和歷史知識內部聯(lián)系的考查。今年試卷考查的內容全部都是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沒有偏題、怪題,體現(xiàn)了初中歷史教學的'普及性、基礎性。同時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xiàn)實性,特別是從歷史事件本身的聯(lián)系與影響方面著題。

  (4)試題充分體現(xiàn)了課標與考標規(guī)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靈活考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比較、分析、綜合及遷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顯地反映出考查學生理解、分析、綜合層次的知識內容達50%,側重考查了學生多元歷史思維能力。

  二、答卷評述

  1、總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兩點:一在歷史教學中仍然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記憶,還沒有真正轉軌到能力的培養(yǎng)上來,而許多學生只知道死記書本;二是試題綜合性較強,難度偏高。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正逐步升溫,這對進一步啟動和推進我校新的課程改革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

  2、客觀試題、基礎知識試題得分率較高。

  3、主觀試題及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得分率較低。

  大多數(shù)學生對歷史教材的主干知識掌握得較好,能根據(jù)要求加以復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并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采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擇題,有一定的解題審題能力;部分學生的學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運用已知知識進行判斷,反映了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個別失分較嚴重的問題,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視的情況:

  4、基本功不扎實,書寫不規(guī)范,錯別字多。審題能力較差。

  5、部分學生歷史知識的應用能力和應變能力略顯不足。有些同學完全答不到點子上。

  6、復習不到位。例如選擇題失分較多的第16題、21題、22題,都是基礎知識;第28.29題還有0分的現(xiàn)象,也充分說明了復習過程中存在嚴重問題?傊,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一系列表象,為指導我今后的歷史教學和考試提供可貴的一手資料,我應深刻反思。

  三、關于教學與考試的理性思考

  七年級期中測試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讓我們清晰感覺到嶄新的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脈搏在沸騰,只有全面更新全體師生教與學的理念,徹底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才能不斷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因此借助這次考試,我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新的課改指導下的歷史教師,應全面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指導學生全面地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xiàn)實問題。學生應全面轉變學習方式,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勇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從而把新的課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練把握課標和考標,高度重視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面對教考改革的新形勢,我應以“兩標”為基礎,組織學生理清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注重中外歷史知識的有機滲透,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應反復運用歸納法、演繹法、聯(lián)想法、比較法、啟發(fā)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罰,讓學生的思維在“發(fā)散--集中--發(fā)散”的多次循環(huán)往復中產和豐富的“歷史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和基本的歷史素質。

  3、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今后的歷史考試能力要求越高,學習難度越大。因此,培養(yǎng)興趣是關鍵,我們的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生動活潑地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視后進生的轉化與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4、在教學教程中,要抓主干、重基礎。突出主干知識的教學,夯實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歷史概念和一般規(guī)律。同時,平時教學中要強化歷史人名、地名、歷史專用名詞的書寫訓練,力求消滅錯別字。

  5、平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讀教材或引用課外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同時注重訓練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6、要加強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閱讀分析、概括歸納、比較能力和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時也要注意加強學生表述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以提高學生語言表述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

  7、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8、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要做好后進生的輔導與轉化工作,提高后進生的學習成績。

  總之,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課程改革,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讓我的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推薦初一歷史期中考試總結7

  一、考點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tǒng)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fā)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fā)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tǒng)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xiàn)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后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yè)在唐朝有重要發(fā)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qū),市為繁榮的商業(yè)區(qū)。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tǒng)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于隋文帝時。

  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