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實習報告匯編七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聞類實習報告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1
新聞寫作是新聞學科領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以新聞報道的基本規(guī)律與寫作方法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專門學科。
通過去年近半年的新聞寫作的學習,我對新聞寫作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平時的練筆以及作業(yè),讓我對新聞寫作的要求與特點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但始終沒有機會去自己采訪并寫作新聞。
這次新聞寫作的實習給了我一次嘗試的機會。說實話,已經有半年的時間沒有碰有關新聞寫作的東西了,所以關于新聞寫作的一些東西,記憶里也有些模糊了,還真是很擔心,會不會不能很好的完成這次實習。索性又將去年學的有關新聞寫作的教材以及筆記等翻了出來,重新看了一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最初還真不知道寫些什么新聞,總是和大家最開始一樣,感覺沒什么新聞啊,些什么啊?自己在學校的小路上閑逛,空氣中充滿了離別的氣息,校園的各個角落里都是畢業(yè)的味道,我想,也許我可以寫一些有關畢業(yè)的新聞報道。
通過這次實習,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些對我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是采訪方面。采訪是一個漫長而辛苦的過程,有時候為了一個畫面或者被采訪者的一句話,就要準備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在采訪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人,為了獲取更新鮮的新聞信息,我必須學會如何接觸他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所接觸到的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同學或朋友,關系比較單純,接觸起來也比較容易。但是在出去采訪的過程中,我會接觸到各種人和事,有些可能會比較積極,有些也會是很不配合。通過這次實習,我基本了解了如何與采訪對象溝通,并引導被采訪者較快的進入我們的話題。
其次是寫作方面。在這次實習之前我的新聞寫作方式往往沒有擺脫書面語,不能稱之為一篇很好的新聞稿,而且在稿件的處理方式上也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跳躍的邏輯、大量的形容詞、設置一些所謂的懸念……雖然我也知道新聞的“五W”和寫作的各種結構,比如像“倒金字塔結構”,但真的讓我來寫,我還真是不知道應該如何來安排文稿結構,從何入手、如果收尾。而且我發(fā)現(xiàn)最難的是給新聞取一個準確、形象、生動、的標題,寫一段漂亮的導語,讓觀眾一看就把視線鎖定在你所采編的這條新聞上。所以,我從開始實習的時候就每天找一定的時間來閱一些優(yōu)秀記者的各類優(yōu)秀稿件,認真地分析其結構和語言組織,體會不同新聞文字稿的不同表達方式,不同記者不同的寫稿風格。同時,每天拿出一部分時間看央視新聞聯(lián)播或者鳳凰中文資訊臺新聞等權威的`新聞資訊節(jié)目,學習并體會專業(yè)權威的新聞寫作和表達,認真體會新聞寫作的特點和不同的表達風格。
同時,在新聞寫作的時候我漸漸學會了如何整合和分解信息資源。整合信息是分解信息的前提,分解信息是整合信息的目的,一般動態(tài)新聞只是傳達某種信息,沒有什么深度和廣度,但如果我們把信息整合一下,然后分解成不同的單元,做成一個縱向有深度、橫向有廣度的新聞報道,這樣既可以把新聞做得更好,又可以增加新聞報道量。與此同時,在做新聞報道的時候一定不能沒有留下余地,留下一定的空間是新聞報道迂回的需要,也是減少一些不必要麻煩的有效措施。
這次新聞寫作實習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在實踐中不斷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新,進行補充,把課堂上老師講授的知識結合到實際中來,更加鞏固了新聞寫作在我腦海中的印象,讓我更深刻的理解到采訪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寫作是采訪的表現(xiàn)和結果,既要深入采訪,又要講究寫作,二者不可偏廢,要想寫好新聞就必須有客觀的事實依據,而寫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依賴與采訪,要做好新聞,必須抓好采訪寫作的兩個明顯特點,要更加強調實踐性,以及鮮明的政治性。
通過這次新聞寫作的實習,我發(fā)現(xiàn)我漸漸喜歡上了新聞寫作,這個曾經一度讓我緊張又激動地學科。當我成功的采訪到相關人員時,當我把整理的資料寫成文章時,當我在鍵盤上把它們敲擊成文字時……我想,我沒有理由不喜歡上它。很感謝老師為我們提供了這次實習機會,它讓我收獲了很多,很多……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2
本人從20xx年3月6號開始至5月28號在濟南眼鏡店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實習。在實習期間,深受公司領導的照顧和關懷,并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認真負責,做好各項業(yè)務工作,完成任務要求,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員工。以下是我這段時間的實習報告總結:
在這期間,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實習工作:一是跟隨實習老師進行實地的學習,學習做業(yè)務的方法和吸取老師的經驗,學習如何做好業(yè)務的基本技巧,加強人際交往 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學會與人交流。在工作過程中研究方法,認真準備。指導老師和其他公司領導給于了幫助和指導,指出不足,學習先進經驗。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一晃幾個月的實習生活已經過去了,在最近的 幾個月的實習過程中,我有著許多的收獲和歡樂,但也有苦澀和教訓,這些成功的經驗將激勵我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取得更大成績,失敗的經歷將使努力去改變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讓自己在以后的日子作的更好,這一切將成為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我的實習生活是從20xx年3月5日開始的。實習一開始,由于剛過春節(jié)公司人員配備很不完整,這使我有機會在一進入公司就接觸一些很專業(yè)的工作,有機會接觸一些公司很核心的東西,減少了做基礎工作的時間。一開始我主要負責管理產品銷售的單據,用電腦準確地開據產品的銷售憑證,由于每天下午下班時才會將第二天的銷售訂單拿回公司總部,為了保證第二天正常的產品銷售我不得不加班到很晚才可以打印完第二天的訂單,在我一開始的幾個周內每晚都要工作到九點多鐘,真的特別辛苦,這時我才想起學校生活的悠閑,盡管在學校時,感覺學校生活很苦。就這樣,通過近兩周緊張而充實的適應,我逐漸適應了公司工作節(jié)奏,熟悉了公司各種財務軟件的使用方法,此外,通過大量的實踐我也逐漸熟悉了公司的各種產品型號,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也使自己在公司領導心目中的地位的到了極大的提升,為自己染指公司更核心的工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這一切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只有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將工作作好、做扎實,才能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這段艱難的經歷將激勵我在以后的日子更加努力的付出,因為只有付出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我原本是一個挺內向的人,不是很善于和別人交流溝通,總是在沉默中獨來獨往,這種生活習慣也許在學校中不會產生太多的負面影響,但是在公司中,各種工作需要大家團結協(xié)作來完成,任何人單打獨斗都很難把工作作好,這使我初到單位很不適應這種整體化、系統(tǒng)化的工作環(huán)境,所以一開始我的工作做的很差,這使我充分認識到交流溝通的重要性,交流和溝通是解決困難、創(chuàng)造機遇的有效途徑,也許我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獨來獨往的'生活方式,用更多的自我思考代替相互交流,但是現(xiàn)代社會要求我們每個人要學會相互交流和深入溝通,交流溝通是一種智慧,是一種為人處事的生活方式,我會慢慢改變自己,讓自己擁有交流的智慧,養(yǎng)成一種為人處事的良好生活方式,這一切不僅是個人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趨勢。
誠信,對于一個人,一個企業(yè)甚至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其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條件,這一點我有著深刻的體會。
我實習的公司由于自身的原因曾經拖欠外地一生產廠家一筆數目相當可觀的貨款,我們公司拖了很久才將貨款支付給對方公司,雖然對方公司沒有因為此事而中斷了兩家公司的合作關系,但是從此以后我們公司
每次訂貨都要預先全額支付給對方公司貨款,使我們公司在資金運作上處于更加被動的地位,并損壞了公司在其他合作伙伴心目中的信譽,影響了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合作。
在實習過程中,我遇見了很多這樣的事情,這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誠信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一個人只有誠信做人,才能在自己有困難的時候得到別人的幫助,從而順利地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一個企業(yè)只有誠信經營,才能使自己的經營活動更加順利的展開,即使企業(yè)遇到了一時的困難,其他企業(yè)也會因為其以往的誠信經營,而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幫助企業(yè)度過難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大、做強;一個國家也只有具備了誠信的民族品質,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取信于其他國家,為其國家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周邊環(huán)境,讓我們整個國家在一個更加和諧的周邊環(huán)境里去積淀更深的民族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 認真作好每一件小事將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去努力追求的,在實習單位中,我一開始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慢慢地我開始做財務工作,這讓我深深地感覺到認真作好每一個細節(jié)的重要性,因為每一個數字都關系到公司財務數據的準確性,自己的一不小心就會給公司和同事造成相當大的損失。這就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原本不很嚴謹的我努力作好每一個細節(jié)。自己在工作中的一次次失誤深深地刺痛我內心深處的每一根神經,這樣的環(huán)境迫使我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把日常工作作好,作到盡善盡美、精益求精,讓自己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
通過近幾個月的實習,我不僅明白了實習報告怎么寫,而且還認識了到實踐的重要性。實踐中蘊涵著無窮無盡的知識,這些知識需要我們在實踐去發(fā)現(xiàn)、去總結。在實習單位中有許多同事,他們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大學教育,但是他們仍然作出了良好的業(yè)績,在公司占據了一席之地,為公司和個人都帶來了良好的效益。這一切證明了實踐出真知,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通過幾個月的實踐學習,我學到了學多在校園內無法學到的知識,這些寶貴的人生經歷將激勵我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勇于實踐,開拓創(chuàng)新,為人生的下一次輝煌奠定堅實的基礎,成為我受益終生的寶貴財富。
以上是我的實習工作總結,最后,再一次感謝杜洪亮老師在實習過程中對我的指導和幫助!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3
我想作為一個大學生,學業(yè)固然重要,課余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爭取多學一些東西,多見識一點世面,培養(yǎng)自己的心理素質。
誰該服務誰!?
有時候覺得去到香港才真正體會到一些關系的正確性,誰是賓,誰是主,誰該服務誰。
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同事帶我到中行兌換港幣。人很多,我看著后面長長的隊伍,心里一急,就用巴掌去抓兌回來的散錢,狼狽得很。柜臺里面的小姐保持著一直禮貌的態(tài)度說:“沒關系的,慢慢拿!”這讓我想起汕大中行有一段時間在柜臺前放了一個客戶評價器,一位黑著臉工作的柜臺小姐在別人給她評了“差”之后竟然破口大罵:“你憑什么評我差!”,把客人嚇得拔腿就跑。
后來和同事提起大陸銀行柜臺小姐的態(tài)度惡劣,他不可思議地說:“你把錢放他那,他還對你這么兇!以后就別把錢放那里了!”我想想,對啊,為什么我們把錢存在他們那里,還要受他們的氣?可悲的是,我們沒有更多的選擇。
又說說bbs上的熱門話題,宿舍管理。我真不得不說,樹仁學院的宿管組態(tài)度和辦事效率都好得不得了!打電話去請求幫忙的時候,他們是禮貌的,說話的語氣是積極的,讓你感到信心十足。他們會用一些很禮貌的話語,例如“你介意我們在你不在的時候到你房間去修理嗎?” 、“你介意把你電腦的密碼告訴我們嗎?”等等。然后他們的辦事效率是很快的,最快一次幫我搞定電腦上不了網的問題是在十分鐘之內。我打電話過去后的十分鐘之內,那邊就回復說問題已經解決了。我驚喜得無以復加。
睡覺是浪費時間?
在香港,平時接觸得最多的是我的同事。我覺得他們有一個生活習慣和我很不一樣,就是睡覺!在大陸,我和我身邊的很多同學、朋友都是很喜歡睡覺的,恨不得能睡多久就睡多久,睡覺真是件美妙的事情!但是我的同事卻不這樣認為,他們會覺得睡覺是浪費時間。記得一位同事跟我說過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我常常舍不得睡覺,總希望多做些什么”這個“多做些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定義。有的人希望多看些書,有的人希望多玩一點,總之不要睡覺,浪費時間。
我想他們這種珍惜時間的習慣很好,但是對于我來說,現(xiàn)在還不能完全的認同,我仍然覺得,睡覺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哦!
適應能力強
香港職位的流動性很大。我們呆了短短一個月,有一位同事轉工了,后來連頭頭也離開了雜志社。我想香港人的適應能力挺強的!
轉工的同事是僅僅大我們一年的女生,她去年在浸會大學的新聞系畢業(yè),然后就在盛世工作。
她在學校里沒有接受過商學院專門的課程,但可以在財經雜志做得非常成功。然后現(xiàn)在又轉到法律版,從事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的工作。但是,她很樂意去嘗試,去挑戰(zhàn)自己。我真的很佩服她。
放手讓我們干
去年聽一些師兄師姐說,實習單位不愿意放手讓他們去干,甚至跟記者出去都不行。而我這次實習,完全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實習的第二天我就自己“出街”了。同事這樣問我們:“你們想做誰的故事?沒關系的,想做就說出來!甭牭竭@句話時,我由衷地感到一種被信任的感覺,實在太棒了!他們從來都不懷疑我們的能力,不亂改我們的文章,讓我覺得實習期間很自由,也有足夠的獨立的發(fā)揮空間。
好玩的事
在香港做記者,好玩的事可多了!不不不,我想應該說做《盛世雜志》的記者真好玩!
天天吃五星級酒店的點心
很多香港企業(yè)都喜歡在高級酒店開業(yè)績會。在港島,這樣的酒店就有港麗、萬豪、香格里拉等。作為一個財經雜志的記者,我經常出入這些場所。開始的時候還真不習慣,去著去著就把到酒店的'路都摸熟了。最開心的,大部分公司都在會廳里安排很多點心和飲料招待嘉賓和記者。于是,我就有了許多免費的午餐,甚至晚餐,而且還是五星級的!
我開始以為到場的記者都不會錯過這么豐富的食物,誰知道其他媒體的記者總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后來聽其他同學訴苦才知道,原來他們一天到晚都趕時間,一項一項任務緊緊接著,連吃口點心的時間都沒有呢。我想我們還真幸運啊,這樣省下了不少餐費。
免費觀展
香港有一個會展中心,名副其實的會展中心。每當周六周末,會展中心都會舉辦一些展覽讓市民在假期有地方可去。幾乎所有展覽都有傳媒登記處,就這樣,一個月下來,我們免費看了不少展覽。例如美食展、電腦展、狗展、日本展等等。
有幸光臨海洋公園和迪士尼樂園
因為同事們太照顧了,所以給我們安排了那么好的機會。我去了迪士尼和李錦記合作的新聞發(fā)布會,雖然并未能進入樂園里面,但是能夠在度假村的仙度瑞拉酒店品嘗迪士尼推出的佳肴,還能看見活蹦亂跳的米奇和高飛,真是幸運無比。
另外也因為工作的關系去了海洋公園,那天是周日,所以工作完了之后,我們在里面逗留了半天。免費看了海豚表演,坐過了纜車,夫復何求?
帥哥美女多得是
《盛世雜志》為迎合有錢人的口味,也提供一些時尚信息,例如服裝、名表等。我去觀看過一些服裝表演,模特兒穿著高貴的服裝走在t型臺上閃閃發(fā)亮,煞是迷人!偶爾也會碰見一些藝人,我見過不算多,能數得出名字。楊彩妮、徐子淇、廖碧兒、王喜等。
其實除了出席這些盛宴能一飽眼福,在街上能看見的帥哥美女也不少。也許是香港人比較會打扮的緣故吧,走在銅鑼灣或中環(huán)一帶,看在眼里的女生,個個都覺得漂亮,男生個個都挺有型。嗯,確實一飽眼福!
樂于助人的港人
在香港人生地不熟,每次出門,香港的市民確實幫助我們不少,我在心里真的非常非常地感謝他們。記得小學時,英語課本常常用“friendly“這個詞來形容中國人,我想這個詞用在香港人身上比較適合!
絕大多數港人,我向他們問路,他們都會笑著回答我,而且回答得很詳細,有時候,我轉頭要走了,他還在背后提醒一句,生怕我你走錯了地方。也有一些人聽到我們在談論這個站,那個站,知道我們不熟悉地方,主動地提醒我們這個站是哪里,下一個站是哪里。天啊,怎么會有這么好的人呢!是怎樣的教育方式教出來這樣的公民!
唯一的壞印象
香港人給我留下了這么多的好印象,其實也有一個特別不好的地方。我不知道自己這樣理解對不對,或者說這只是很表面的東西。我覺得香港人成天在嚷嚷環(huán)保環(huán)保,其實最不環(huán)保的就是他們?刹皇锹铮瑹o論什么地方,公車、辦公室、酒店,空調都開得老大!下雨那幾天,我上班就冷得直哆嗦,看了看我們辦公室的中央空調調節(jié)器,15度!天啊!我趕緊把它調高到二十度,好讓大家都能少穿點衣服。其實香港的報紙也提過這個問題,巴士上的冷氣太涼,小孩子坐了車再到戶外容易感冒。但這個情況就是不改,難道香港的電費就那么便宜嗎!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4
本次電視新聞節(jié)目制作的實習過程中, 拍攝階段我參與的主要就是我們的 2 個新聞節(jié)目 的攝像工作, 因此做好攝像的前期準備工作是必須的。 在節(jié)目攝制的前一周我上網百度了一 些關于我們使用的那臺 DVC180B 機器的一些相關信息,自己先提前多了解了一些,盡量避 免在攝制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不必要的問題。
首先我需要了解的是從我所做的這部分工作來看, 我的實驗目的是什么,對此我總結如下:
1、了解攝像機的基本結構。
2、熟練掌握攝像機的調整。
3、熟練攝像機的基本操作。
4、用各種不同景別鏡頭的拍攝技巧來進行拍攝。
5、熟悉拍攝運動鏡頭的操作方法。
6、初步進行攝像機運動的拍攝與構圖。
7、學會被攝物體運動的拍攝與構圖。
8、掌握利用變焦鏡頭拍攝。
二、實踐設備與器材
1、數字攝像機 Panasonic DVC180B 一臺;
2、DV 錄像帶一盤。
三、實驗內容:
1、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的拍攝。
2、攝像機運動鏡頭操作其中包括拍攝推、拉、搖、移、跟、甩、升、降鏡頭,進行變長焦、 變短焦操作,利用變焦鏡頭構圖。
3、被攝物體運動構圖。其中包括拍攝人物原地不動,動作姿態(tài)發(fā)生變化;同一環(huán)境中,人 物產生空間位置變化;群體運動的構圖等。
4、綜合運動構圖。其中包括進行攝像機拍攝點不動,但隨著被攝物體運動做相應的鏡頭運 動;攝像機跟隨被攝物體一起運動等畫面。
四:具體拍攝:
1、在真正到了進行攝像機運動構圖時,我發(fā)現(xiàn)要體會拍攝的畫面從內容、成份到構圖都發(fā) 生變化并不是那么的容易; 而且一不小心就忘記了要注意講究起幅和落幅的構圖; 特別是在 注意變焦鏡頭的構圖時由于技術不夠嫻熟和機器有點老化,感覺操作起來不是很上手。
2、在進行運動鏡頭的拍攝時,我們拍攝的一組關于“i 唱 i 音樂”選手在舞臺上走動唱歌, 跳舞的鏡頭時,由于他們運動形式多種多樣,拍攝中常用的推、拉、搖、移、跟無中基本方 式都要用上,而且要求配合適當,我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夠專業(yè)的失誤,導致了很多鏡頭的組合 看起來不太自然。
3、其中在拍攝一個評委打分的推鏡頭時由于當時我要走到評委的前方去拍攝,因此采用了 手持的方式, 但是就是在講攝像機從較短的焦距調到較長的焦距時, 手持的抖動就明顯的在 畫面中表現(xiàn)出來了, 最后導致這個鏡頭的內容沒有被采用, 本來我是想通過全景到支持人的 特寫過程中將觀眾是視線吸引到分數上來,從而達到突出主題內容的作用,可惜失敗了。
4、在站在體育館 2 樓的陽臺上使用拉鏡頭(因為拉鏡頭是正好與推成相反的拍攝方式,從 特寫拉到中全景,能有力地表現(xiàn)主體景物所處的環(huán)境)拍攝比賽期間的互動情況時,為了避 免像前面一樣的抖動帶來的失敗,我把手穩(wěn)穩(wěn)的放在陽臺上,然后托住攝相機,從而避免了 因為抖動帶來的畫面抖動,得益于此,最后這個畫面也被采納了。
5、在拍攝歌手從臺下走到臺上,做比賽前的準備,知道開始比賽時,我采用了搖鏡頭的拍 攝方法(當然攝像機是穩(wěn)穩(wěn)的安在三腳架上的`),通過鏡頭的方向跟著參賽者的方向移動, 讓觀眾的實現(xiàn)在我的鏡頭的指引下跟著走,給他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6、由于我們的機位處于評委的后面,拍不到評委在欣賞參賽者們表演時的表情,于是我決 定扛著攝像機去評委的斜前方拍攝一組評委神情和動作的鏡頭, 于是我采用了移鏡頭的拍攝 方法,這樣就把評委的表情展現(xiàn)了出來,觀眾也一目了然評委對選手的表現(xiàn)持什么態(tài)度了。
7、在這次的拍攝中,遇到最難的就是拍攝建行的鏡頭時,當時想的是要拍其中一個同學從 排隊到上前取錢,錄下取款機的聲音,等她取款完畢了再跟上前去問他排隊的感受。由于這 樣就免不了要使用跟鏡頭的拍攝方法,這就關系到了推、拉鏡頭和搖鏡頭的不固定的組合, 由于我的攝像機要隨時改變位置跟著被拍攝的主體一起運動, 主體都是在運動之中, 因此我 拍下來的畫面盡管手端得很穩(wěn)了還是有些抖,最后不得不把固定采訪的畫面進行重新拍攝。 這是遇到的比較難的一個地方。
8、還有一個遇到的比較大的困難就是,由于拍攝綜合運動時手里的攝像機要隨著被拍攝的 主體一起運動,做復雜場面調度與焦點虛實變換。構圖時,就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了,畢竟經 驗不是很充足,有些畫面的構圖完全不是之前想象的那個樣子。
五、口播新聞:
口播新聞中遇到了三大問題,其一:之前盡管背熟了新聞詞,也練習了幾遍,但是在播 音的過程中還是由于緊張出現(xiàn)了搞忘臺詞的情況,重來了好幾遍,真尷尬。其二:就是我的 普通話嚴重的不標準, 盡管我很努力的練習了, 可是還是悲劇掉了。 嚴重影響了最后的效果, 對此我很無奈。最后一個問題就是:播音的時候嗓子眼就像被卡住了一樣,提不出聲音來, 導致我的聲音還沒鐘華的大, 這個問題應該是當時怕說大聲了出現(xiàn)失誤, 總的來說還是沒克 服心里的陰影。
六、編輯制作:
在線性編輯教室進行編輯的過程中, 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去年學的東西因為很久 沒用有點生疏了,小組成員討論了好一會,再在老師的提示下才開始了我們的制作,這個教 訓告訴我們要把具體的錄制方法好好的保存再來, 免得以后出現(xiàn)問題時不知道怎么辦。 錄制 開始后,第一個節(jié)目快制作完成的時候,我們的第二個大問題就出來了,那就是有個需要的 素材反復編輯了好幾次都不能錄制到編輯帶上去, 經過反復試驗換幾個打點的位置, 還是不 行。最后不得不放棄那段素材(這個問題以后需要重視,在以后拍攝階段,重要的素材要拍 2 段,以預防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 。最后就是上字幕的問題,因為當時編輯字幕時我沒有考慮 好臺標的位置,導致上字幕的時候臺標擋住了一部分字幕,不得不從新改過來,耽誤了不少 時間。
七、總結:
總的來說,這次電視新聞節(jié)目制作的實習讓我收獲很多,雖然在拍攝、播音和最后的編 輯階段都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 但是在不斷的失誤與總結中, 我們獲得的是改正問題的方法和以 后盡量避免這些問題的途徑。 畢竟失敗乃成功之母,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每一次做這些事之前 好好的靜下來想一想自己是否把該考慮的問題都考慮到了, 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遇到了怎么 解決它。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敢在失敗后經行總結教訓,吸取經驗。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5
我不得不承認我的實習更接近于一次獨立學習,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這次香港有線新聞臺的實習是我大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經歷,香港媒體的工作態(tài)度和專業(yè)精神讓我更加感受到作為一個記者的使命感和態(tài)度。
一、 關于有線電視新聞臺
有線電視新聞臺簡介:有線新聞臺是全球首個全日二十四小時以廣東話廣播的新聞頻道,包括《重點新聞臺》、《財經資訊臺》、《24小時新聞臺》、《直播新聞臺》四條頻道,擁有五百多人的新聞團隊,每天24小時為客戶提供最新最快的新聞資訊。有線電視新聞臺更是香港首間建造“全數碼新聞中心”的媒體,率先帶領香港進入全數碼廣播。
二、 實習前的準備
因為有線新聞臺沒有在內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沒有看過它的節(jié)目。也可以說對它根本不了解。上網所能查到的資料也很有限。對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學院老師對它的介紹。不過,在出發(fā)前,多留意有關香港的新聞,看TVB和亞洲電視的新聞,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聞熱點,還可以對新聞媒體的制作模式有個初步的了解。
另外,去香港實習臨出發(fā)前,還要注意檢查好自己的證件是不是已經辦好,行李是不是帶齊。這些出發(fā)前的準備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會給實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三、 實習工作
這次能去香港有線電視新聞臺實習,對于我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因為對于讀廣播電視新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應該多實踐。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體運作方式。而在香港這樣一個寬松,自由的新聞環(huán)境,有線新聞臺是我們更進一步學習的理想平臺。第一天去新聞臺報到的時候,港聞部的采訪主任黃慶州先生第一句告訴我們的就是:“你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學到什么取決于你的態(tài)度!倍宜補充說,來實習的意義,就是把我們在學校里面學到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電視臺不會從頭開始教我們。這翻話,是個指引,也是個提醒,他讓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個星期內,能學到什么東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們也不僅僅是代表我們自己,我們所代表的也是我們學院,還有他們對內地學生的印象。
港聞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說港聞部(也叫assignment desk)是整個新聞臺最忙碌的地方一點都不為過。每半個小時更新一次的新聞,幾乎每一條新聞都要有follow up。有時候,一條新聞,又需要幾個記者采訪不同的部分,而這些新聞又是耽擱不得的。在assign desk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時間賽跑。
在港聞部實習的三個星期里,我們一般都是以觀察為主,高等法院,政府總部,教統(tǒng)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實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務這幾個線條的新聞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負責這些方面的記者漸漸熟落起來,看多了他們問問題的形式,以后獨自做采訪,也上手得比較快。
每天晚上十點左右,記者就要打回臺里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訪什么新聞。在新聞量多的時候,一個記者一天內做五條新聞也是很正常的事,這是在內地媒體實習的時候絕對無法想象到的。
而team work對于電視媒體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這點,在我們上課的時候,也是經常強調的一點。一條新聞的出來,不是記者一個人或者是編輯一個人的功勞。它需要全部人都很優(yōu)秀,如果是在拍攝環(huán)節(jié)中,攝影師拍得不好,擠不到好位置,那么無論記者的稿寫得有多好,畫面不好看,這不是一條好新聞。又或者,如果負責開車的司機,不熟悉路段,稍微開錯了幾個路口,或者是錯了幾個紅紅綠燈位,那么新聞做得再好,被其他電視臺先播出了,那也是輸了。所以,即便是看起來很小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這個team work里的成員不合作,做得不夠好,那么都會直接影響到這條新聞的質量,長遠來說,會影響到整個臺的形象。這也是為什么新聞臺里面不強調英雄主義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電視新聞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們不喜歡在新聞中出現(xiàn)具體的時間,這是因為有些重要的新聞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聞里面出現(xiàn)“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點”這樣的時間詞,就會混淆觀眾。香港媒體的新聞較之內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鐘到1分半鐘。在半個小時的新聞內,所含的資訊量就會加大,也是為了適應香港人節(jié)奏快,對資訊的要求快,準,好的習慣。
在觀察了三天之后,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實踐的機會:在一個公開場合上采訪教統(tǒng)局局長李國章。
因為在整個實習的過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個熱點關關注的新聞,所以每逢教統(tǒng)局長李國章出現(xiàn)的公眾場合,都會聚集一大批媒體的記者在外等候。當我到達了會場時,教統(tǒng)局的IO(information officer)在一開始就說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會接受媒體采訪了,大家都似乎認為今天也是不不會有收獲。但是大家也還是繼續(xù)等李國章出來,準備突擊采訪。
教統(tǒng)局的IO又表示說李國章愿意接受媒體的采訪。我們又馬上把麥克風插上,等待李國章出來接受采訪。在采訪完畢后,記者們大多數都會聚集在一起,互相參考大家所記錄到的筆記和聽回錄音,來確保自己沒有漏掉任何的信息,有些不確定的還會反復問。而相互之間也會參考一下這條新聞怎么報。再打電話回各自的臺里向采主報料。在這次報料過程當中,我自己也犯了一個錯誤,我向采主說李國章沒有回應我們問的問題。因為這樣的說話,我是聽到另外一個媒體的記者這樣報料回她的臺里的,所以我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想當然的覺得也應該是沒有回應的,就這樣跟采主說了。采主當時沒有說什么,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帶和音頻先傳回臺里,讓他聽。等新聞出了以后,采主再打給我說,其實李國章從他的問題中已經是回應了我們問的'問題了的,只是說得方式比較婉轉,所以以后的采訪一定要經過自己的分析,要注意聽被采訪對象回答的問題,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還要繼續(xù)跟進下去。有時候,新聞的角度和內涵,就是這樣靠記者挖掘出來的。
后來漸漸多了自己采訪的機會,每次的采訪回來,都會有不同的問題出現(xiàn),幸好記者們都很樂意幫助我,告訴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需要改進,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說,剛開始采訪時,問的問題關聯(lián)性不夠強,不夠針對,有時問問題又過于絕對,令到被訪對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問完一個問題后沒有跟進。這些問題,在課堂上老師都有強調過要避免的,聽的時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時候,經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題目和采訪對象,手忙腳亂,一拿麥克風,學到的東西就丟掉了一半,心里緊張得被訪對象回答什么都記不清楚,也無法說按照他們的回答繼續(xù)跟進問下去。后來自己總結的時候,也認為,在實習的過程中,保持平穩(wěn)的心態(tài)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訪對象時,就慌慌張張的。
港聞部里,給我感受最大的一點就是壓力。無時無刻都感受到壓力。在香港一個這么小的地方就有那么多的媒體,一條新聞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記者,通常都是行家爭相交流的對象,在業(yè)內很受尊重。
當一個記者,在體力和腦力上要付出很多,當一個香港的記者,要付出的是雙倍的體力和腦力,這也是香港媒體競爭的激烈情況所決定的。記得年前在維多里亞公園,做特首曾蔭權的直播的時候,記者和攝像師就像洪流一樣,圍著曾蔭權,大家都是想要搶到一個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記者都被踩爛了鞋子,甚至連褲子都被扯破了。
專題部——專供我啃帶子的圣地
專題部一周出兩檔節(jié)目,一個叫《香港刺針》,由梁文道主持。專門針對熱門的事件,主持和嘉賓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形式有點類似鳳凰臺的《鏘鏘三人行》,不過不同的是,《香港刺針》的節(jié)目里面還會插入記者對這個談論的題目做制作的外拍,另節(jié)目的內容更加豐富,而不是單純的talk show。另外一個是《時事寬頻》,是類似于香港電臺的《鏗鏘集》的一檔專題節(jié)目,相對《香港刺針》來說,《時事寬頻》的題材更為廣泛,可以是當前的新聞熱點,也可以是歷史人文,科學技術等等。
在專題部的實習時間只有一周,但是對于我來說,這一周的收獲特別的豐富。專題部對于我來說,像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讓我靜下心來吸收他們前人做過的專題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著一疊有小山高的紀錄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來,可以看差不多7、8個小時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覺得累,反而一邊看,滿心歡喜的寫筆記,抄下他們好的制作方式。一個星期下來,寫滿了一個筆記本。
有時,在記者們有空的時候,會跟他們交流國內和他們不同的制作方式,看到一些他們做的很棒的專題,例如中國戲曲、SARS系列,醫(yī)護前線系列,還有一些國內目前還沒有辦法涉及的區(qū)域的專題片,都會問他們整個制作的方式,如何采訪,怎么確定整個片的結構,等等。
在專題部的實習過程中,實踐的機會很少。但是在看的過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識,新的專題片制作方法。少了出去跑的時間,更可以靜下心來回顧實習過程中,自己的不足和把之前來不及消化的東西,重新消化。對于我來說,這一周,也是自己進步最大的一周。
在整個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yè)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對一些采訪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傄詾樽约簩W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fā)現(xiàn)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
實習后感:例如說,剛開始采訪時,問的問題關聯(lián)性不夠強,不夠針對,有時問問題又過于絕對,令到被訪對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問完一個問題后沒有跟進。這些問題,在課堂上老師都有強調過要避免的,聽的時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時候,經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題目和采訪對象,手忙腳亂,一拿麥克風,學到的東西就丟掉了一半,心里緊張得被訪對象回答什么都記不清楚,也無法說按照他們的回答繼續(xù)跟進問下去。后來自己總結的時候,也認為,在實習的過程中,保持平穩(wěn)的心態(tài)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訪對象時,就慌慌張張的。
港聞部里,給我感受最大的一點就是壓力。無時無刻都感受到壓力。在香港一個這么小的地方就有那么多的媒體,一條新聞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記者,通常都是行家爭相交流的對象,在業(yè)內很受尊重。
當一個記者,在體力和腦力上要付出很多,當一個香港的記者,要付出的是雙倍的體力和腦力,這也是香港媒體競爭的激烈情況所決定的。記得年前在維多里亞公園,做特首曾蔭權的直播的時候,記者和攝像師就像洪流一樣,圍著曾蔭權,大家都是想要搶到一個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記者都被踩爛了鞋子,甚至連褲子都被扯破了。
專題部——專供我啃帶子的圣地
專題部一周出兩檔節(jié)目,一個叫《香港刺針》,由梁文道主持。專門針對熱門的事件,主持和嘉賓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形式有點類似鳳凰臺的《鏘鏘三人行》,不過不同的是,《香港刺針》的節(jié)目里面還會插入記者對這個談論的題目做制作的外拍,另節(jié)目的內容更加豐富,而不是單純的talk show。另外一個是《時事寬頻》,是類似于香港電臺的《鏗鏘集》的一檔專題節(jié)目,相對《香港刺針》來說,《時事寬頻》的題材更為廣泛,可以是當前的新聞熱點,也可以是歷史人文,科學技術等等。
在專題部的實習時間只有一周,但是對于我來說,這一周的收獲特別的豐富。專題部對于我來說,像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讓我靜下心來吸收他們前人做過的專題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著一疊有小山高的紀錄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來,可以看差不多7、8個小時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覺得累,反而一邊看,滿心歡喜的寫筆記,抄下他們好的制作方式。一個星期下來,寫滿了一個筆記本。
有時,在記者們有空的時候,會跟他們交流國內和他們不同的制作方式,看到一些他們做的很棒的專題,例如中國戲曲、SARS系列,醫(yī)護前線系列,還有一些國內目前還沒有辦法涉及的區(qū)域的專題片,都會問他們整個制作的方式,如何采訪,怎么確定整個片的結構,等等。
在專題部的實習過程中,實踐的機會很少。但是在看的過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識,新的專題片制作方法。少了出去跑的時間,更可以靜下心來回顧實習過程中,自己的不足和把之前來不及消化的東西,重新消化。對于我來說,這一周,也是自己進步最大的一周。
在整個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yè)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對一些采訪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傄詾樽约簩W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fā)現(xiàn)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
實習后感: 在實習結束的最后一天,采訪主任請我們幾個實習生聚餐。在餐上,他對我們說了一番話,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很深刻很深刻。他說,記者這個行業(yè)就像是參加一個馬拉松比賽,很艱苦,獎品再豐厚也只能到了終點才能拿。起跑的快慢并不重要,在于的是你去跑的這個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會有人去幫你,是不是能勝利,都是靠你自己。他曾經見過不少人,在剛起跑的時候,跑得比別人快,但是中途因為誘惑太多,而中途退出,或者是被人追上。相反,有很多一開始跑不快的選手,他們一直都在堅持著,跌倒了再爬起來,跌倒了再爬起來,一直跑到終點。
我想,這段話,不單單是對于一個記者來說,也是對于人生來說的。人生也就是一場馬拉松,怎么跑,都在于自己。要送給自己一個怎么樣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6
踏上香港之前,自己一直想知道自己能走多遠,離開香港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成功的定義并不是你能走多遠,而是你離目的地還有多遠。
――-題記
準備篇:了解香港傳媒
申請這個實習機會時,心里一直希望的是可以去到香港的電視臺增長見識。當得知學院安排我是去《文匯報》實習的時候,隨之而來的是很大的壓力。由于自己在校期間比較注重的是電視媒體方面的學習和實踐,平面媒體方面并不是自己的強項,擔心自己不能勝任。但是轉念一想,既然是實習,就應該在不同的媒體中多積累經驗,新聞的本質在不同媒體中總是一樣的。于是我著手查閱大量的資料了解香港的平面媒體。一開始我在7-11便利店買5元一份的《文匯報》,后來覺得有些貴,就去圖書館看報,大陸的圖書館一般可以看見香港的《文匯報》,《大公報》,《商報》等,這樣既可以省錢,又可以將幾份報紙做比較。
香港平面媒體有兩個基本的特色,一是商業(yè)競爭激烈,二是多元化。
香港歷來被認為是傳媒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雖然早在六十年代就開始普及電視,電臺,但繁忙的香港人總是無暇看電視,一般是通過上班下班時在地鐵或巴士上看報紙了解新聞,所以報章雜志始終是香港人獲取咨詢的主要來源。大陸通常是一城一報,發(fā)達的城市最多也是兩三種,對于香港這么一個670萬人口的城市來說,維持近二十中報紙無意意味著極其激烈的競爭,F(xiàn)在香港報章日銷量最高的三份報紙分別是《東方日報》,《蘋果日報》,《太陽報》,占領了超過八成的報業(yè)市場。其中95年創(chuàng)辦的《蘋果日報》以其迎合市民的感官趣味,資訊娛樂化,大標題大圖片的煽情效應,文字不追求深度和“狗仔隊”手法,成為香港競爭力急劇上升的`報紙,其他報紙也紛紛效仿,至今“蘋果風”越刮越盛。
而多元化則既是香港社會的特色也是香港報紙的特色。報紙通常被分成左中右三大派,三派的代表分別是《大公報》,《明報》,《蘋果日報》。不同派別的報紙對同一新聞事件有著不同的反應,這于大陸幾乎所有媒體都統(tǒng)一口徑的做法相差甚遠。香港新聞自由也由此得到極大的體現(xiàn)。
實戰(zhàn)篇:你就是記者
1.《文匯報》簡介
我所在的實習單位《文匯報》是一份面向香港全社會以精英為讀者定位的綜合報紙,平均每日出版60版左右。除了在香港地區(qū)發(fā)行以外,還在中國內地各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銷售。創(chuàng)刊五十七年的《文匯報》以愛港愛國為辦報宗旨,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以對中國內地新聞報道的權威性而稱譽香港社會,成為密切內地與香港交流的重要橋梁。
我和立堅被安排在了港聞部!段膮R報》的港聞部并不是很大,編輯加上記者一共不超過60人。港聞部主要負責的是一些香港本地的新聞。港聞部里也分了許多不同的版塊,包括時政,民生,教育,醫(yī)療等等。而按新聞的種類來分,分為靜態(tài)新聞突發(fā)新聞。做靜態(tài)新聞的記者一般會在前一天晚上12點左右接到報社的電話安排采訪任務,記者第二天到場采訪后,就會立刻打電話報料給報社,回到報社后與編輯商量一些新聞點后就開始寫稿,晚上11點前截稿。而做突發(fā)新聞的記者則是每天10點從報社開車出發(fā),根據電臺廣播,警察內部的電臺以及一些同行的消息前往事發(fā)地點采訪,拍照。也就是做突發(fā)新聞的記者是集文字記者,攝影記者,司機三個職能為一體的記者。《文匯報》突發(fā)組的記者分兩組,一組是上午10點到下午6點,一組是下午4點到深夜12點。《文匯報》港聞部內有10多人是專門負責突發(fā)新聞的,而《東方日報》和《蘋果日報》僅做突發(fā)新聞的記者就超過了100人。
報社里白天一般安靜,因為大部分記者都出去采訪了,一到傍晚,整個辦公室就開始沸騰起來,記者忙著查閱資料,趕稿,攝影記者忙著弄照片,編輯忙著與記者溝通和催稿,每個人都是半跑著在辦公室里出入,說話的速度也是平時語速的2倍快。這樣的狀態(tài)會一直維持到晚上11點前,也就是DEADLINE。11點后就是編輯修改,排版,一般凌晨2點開始印報紙。凌晨4點就可以運往各個銷售點準備發(fā)售了。
我在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做關于民生的靜態(tài)新聞,也有幸在實習的最后兩天跟著做突發(fā)新聞,感受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做新聞的方式。
2.采訪:
抓住新聞點
來到《文匯報》的前一兩天,報社安排了記者帶我出去采訪。來到采訪現(xiàn)場,就切身的感覺到香港的媒體真的非常之多,即使一個小小的記者會也有十多間媒體參加。我原以為記者之間一定競爭激烈,但發(fā)現(xiàn)每個在場的記者都相互很熟稔,他們會互相對稿,互相討論,一起吃飯,關系非常友好。同行的記者告訴我,香港媒體間的競爭確實很激烈,但是記者之間卻很友好,他們一般不會介意把得到的資料共享,這是生存潛規(guī)則,互利互益;但是如何把得到的相同資料做出不同的新聞,才是較量之處。我意識到抓住新聞點就是他們所說的“point”是非常重要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7
采訪者的生平,小到他在過去的公開場合所說的每一句話你都要有所了解。“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只有這樣才能讓你在采訪過程當中更加容易地與被采訪者發(fā)生共鳴,讓他們覺得你對他有充分的了解,對這個專訪非常地重視,自然而然,被采訪者也就會非常默契地與你一道完成整個采訪任務了。
與一般的被采訪者不同,《盛世》雜志所專注的都是一些總裁、名人,他們接受采訪的時間并不是可以由記者自己挑選的。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斷地聯(lián)系他們的公關,不時地提醒他們?yōu)樽约喊才挪稍L時間,確保能趕在截稿時間前完成。因為公關們面對的不僅僅是我們一家媒體,他們不會一直把我們的采訪計劃放在心上,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他們。
至于采訪所涉及的問題我們也要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以防出現(xiàn)冷場的現(xiàn)象。我曾經對美食家蔡瀾先生所做的小訪問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因為是偶遇的關系,事前自己并沒有對蔡瀾先生以及他的一些情況進行了解,以至于在整個訪問過程中我只能提一些較為“客套”的問題,雖然心里知道這樣一個機會是非常難得,但是卻因為事前準備太少而使整個訪問出現(xiàn)了幾次冷場的情況,頗為尷尬。
此外,我們還要做到“不懂馬上問”,千萬不能“不懂裝懂”,因為當你行文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于某個訊息不太肯定而打電話向被采訪者詢問,這樣就會讓對方覺得你太不專業(yè),給人以不好的印象。哪怕自己在采訪過程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切記一定要在現(xiàn)場“打破沙鍋問到底”,不要擔心這樣會讓對方覺得自己的領悟能力太低,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證你對于被采訪者所說的全部內容完全消化,不會在文章中出現(xiàn)“失實”的情況。
大陸人的“優(yōu)勢” 與香港土生土長的記者相比,我們這些大陸來的新聞記者顯然在處理內地新聞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無論在語言還是背景資料的了解上,我們都會比他們更加容易上手。
記得我曾經參加的一個廣西“港澳招商周”晚宴上,與一席操著不咸不淡的普通話的香港記者采訪梧州市委書記。在采訪中,我這個大陸人的普通話明顯在提問過程中引起了在場記者的“刮目相看”,而市委書記對于我的`問題也顯得格外的感興趣和配合,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在眾多記者中當“主角”的滋味。
采訪過后,一位同是實習的文匯報記者還向我詢問了整個招商活動的背景訊息,包括什么是招商,為什么要招商,市委書記接受采訪中所提到的個別名詞概念,讓我這個“蹩腳”記者也有了一個充當“顧問”的機會。
穿裝打扮合時宜 我們這次的工作雖然屬于“實習”性質,但是對于用人單位來說卻決不會因為你是實習生而放松對你的要求,特別在香港這個“時間等于金錢”的地方,公司根本沒有時間給你重新學習,一到公司他們就馬上把你當成了他們的員工,與其他正式員工一樣對待。所以這就要求我們也要以同樣的標準去要求自己,不要一味地覺得自己只是實習生,所作所為還與在校一樣,包括我們的穿衣打扮也要與在學校有所區(qū)別。記得學院的外教nicole在安排學生到上海采訪世乒賽的時候,一直嚴格要求出行的同學要穿著成熟,此行的實習讓我深切明白了這個道理。
開始實習的前一天,在院長的指引和幫助下,我們精心準備了各自第一天上班的“戰(zhàn)衣”,雖然對于一身ol的打扮我們還不是非常地適應,但這樣的裝扮卻讓我們在用人單位里留下了較好的印象。一開始我們還很不能理解,總是認為當記者的要四周圍跑,穿成這個樣子怎么能工作。到了《盛世》,經過副社長的解釋我才明白原來記者也要分場合穿衣服。特別對于我們這樣一本高檔次的財經類雜志而言,更多出席的是一些高檔場所,見的是一些商界名人,對于穿衣打扮的要求就更加嚴格了。在公司,我們永遠都能發(fā)現(xiàn)一些記者的位子旁邊掛著一套筆挺的西裝,目的就是用來應付突如其來的采訪任務。
【新聞類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新聞類實習報告05-10
關于新聞類實習報告05-22
【必備】新聞類實習報告(通用14篇)08-06
新聞專業(yè)的實習報告07-29
煤礦類實習報告08-15
土木類實習報告10-10
電工類實習報告10-19
銷售類的實習報告05-15
工程類實習報告08-19
物流類實習報告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