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亚洲二区亚洲三区,国产成人高清在线,久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看,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牛牛,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狠狠夜色午夜久久综合热91,日韩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時間:2023-04-18 08:39:32 讀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12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12篇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1

  這個學期,學校安排大家看于丹教授對《論語》的解讀,看過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她講得太有水平了。非常感謝學校的這次安排。曾經(jīng)也粗略地讀過《論語》,但總是懵懵懂懂,不勝其意,而今聽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看了她對《論語》的解讀,使我有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其實《論語》告訴我們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一、于丹把《論語》變成了大家都能看得懂的書

  《論語》流傳2500多年,影響世代中國人,它的經(jīng)典語句,每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但是能有多少人真正地讀過它,知道它的大多數(shù)典故呢?我們都知道,中國臺灣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視這方面的教育,注意古代文化對人生的影響意義,許多的小學生從小就讀《論語》,而國內(nèi)情況就不容樂觀。就拿我自己來說吧,對于《論語》也是知只甚少,想學也無從學起。于是在我的心中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讀過于丹的.《論語》心得便知道這個世界的真理,永遠是樸素的,就好象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象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于丹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yǎng),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fā)來解讀《論語》。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jīng)典的平凡智慧,成功地讓我們普通人對《論語》都能有一種感知的認識。

  二、小故事反映大道理,體現(xiàn)永恒的真理。

  于丹教授《論語》心得用最樸素語言,講述了兩千五百年多年前孔夫子和人們說過的最簡單的道理。例如:同為花崗巖,臺階不服氣地向佛像抗議:“你看我們本是兄弟,來自同一個山體,憑什么人們都踩著我們?nèi)ツぐ菽惆。俊狈鹣竦卣f:“因為你們只經(jīng)過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這個崗位,而我是經(jīng)過千刀萬剮才得以成佛!备嬖V我們內(nèi)心的從容緩和是要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一個抑郁癥患者去看心理醫(yī)生,醫(yī)生建議去看看本城最著名的戲劇演員的演出,忘懷得失,那個患者滿面流淚地說,我就是那個戲劇演員。質疑我們在角色之外,還留有多大的空間,真正認識自己的內(nèi)心呢?這樣的還有很多,等待我們凝神靜氣地閱讀,心領神會地頷首!凹核挥鹗┯谌恕。就是你自己都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人一輩子做到這一點就夠了!八 弊质侵v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盡量寬容。其實,《論語》告訴我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感。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你自己想有所樹立的,馬上就想到也要讓別人也有所樹立;你自己想實現(xiàn)理想馬上就會想到也要幫助別人實現(xiàn)理想。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是實踐仁義的方法。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社會競爭激烈,越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更要調整好與他人的關系,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三、讓我們重新審視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重塑自己的人生觀。

  在現(xiàn)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jīng)離人們越來越遠,我們對圣賢與經(jīng)典的概念也變地逐漸模糊,如何為人處世、以何種道德標準來約束自己,似乎都已變的摸棱兩可。而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全部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下子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演變而出的是一種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墩撜Z》里面教給我們要有仁愛之心是從一開始就去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尊重每一個人,稍微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這一點非常像禪宗里面所說的一個境界,禪宗說這個人間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是這樣七個字。也就是說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就是你內(nèi)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海闊天空。與其怨天憂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做到,掌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yǎng)性,我們會少很多煩惱,自然就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

  讀于丹說論語,讓人領略到的就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得失缺憾正確對待的認知。是一種心態(tài),是一種理念,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懊總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笔歉嬖V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能糾纏在其中,使自己不能自拔,常言道“知足者常樂”,知足的女人是最幸福的,那么就讓自己做一個最幸福的女人吧。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2

  于丹在《論語心得》中闡明:“《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我最欣賞的,就是于丹教授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

  《論語》是一本記錄著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的語錄。記得讀小學時,我在語文課上機械地背誦著“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其實并未真正讀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獨到的視角,將這樣一本古老的書籍,用現(xiàn)代的眼光進行系統(tǒng)的解讀和闡釋,拉近了我們普通人和圣賢之間的距離。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是從天地人之道說起的。從盤古開天地這種變化最終達到的一個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說: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xié)于現(xiàn)實世界上很多的規(guī)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硐胫髁x與現(xiàn)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有了這樣一個大的宇宙觀,再將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來,全方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于現(xiàn)代人、普通人及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

  其中一則讓我記憶深刻,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疲喝缜腥绱瑁缱寥缒。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孔子所謂的人生更高的境界是什么呢?一個人不僅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nèi)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nèi)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這是多高的驕傲!雖然其中映現(xiàn)了封建思想,儒家做派的影子,但一個人能夠不被富足的生活蠱惑,又能夠在貧賤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nèi)心快樂的風骨,無不吸引和震撼著我;蛟S很多人會說,這不過是說說,讓誰做到這樣,誰也不行!我左思右想,悲哀的發(fā)現(xiàn)自己無力用事實來說服擁有這樣思想的人,然而,這種自然、平和、積極的心態(tài)卻絕對是值得我們?nèi)プ非蟮腵。也唯有肯接納肯效仿圣人這種心態(tài)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超凡脫俗而又可以獲得成功的人。我們的思想永遠決定著我們的行動,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在社會風氣略顯浮躁的今天,作為一名年輕人,我們必須懂得去學習這種平和的心態(tài),以造就一個更為善美更為清亮的明天!

  通讀下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應當是《論語·先進》“侍坐”,記載的就是孔子如何與學生一起暢談理想。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復始的工作節(jié)奏中,還有多少時間,多少空間能讓你去關注自己的內(nèi)心呢?我們看到的往往只是一個社會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們心靈的聲音。正如于丹所說,理想和行動的關系,就如同引線和風箏的關系。這個風箏能飛多遠,關鍵在于你手中的線。而這條線,就是你的內(nèi)心愿望。你的內(nèi)心越淡定,越從容,你就越會舍棄那些激烈的、宏闊的、張揚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靜的、內(nèi)心的聲音。這會使你走到社會角色中的時候,能夠不失去自我,能夠有擔當,能夠做到最好。也許不同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那樣的沉重。但靜下來想一想,它卻是所有那些人生大道社會理想得以實現(xiàn)的內(nèi)在基礎?鬃訌娬{一個人的內(nèi)心修養(yǎng),絕不是放棄對社會的責任,而是為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墩撜Z》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茶者喜歡龍井,有愛好烏龍茶一樣,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不奪其真香”,“不損其真味”,那么,還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說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論語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還是于丹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是《于丹論語心得》所給予我的最大感受吧!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3

  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中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事作了經(jīng)典的詮釋。使我們對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一個再認識,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得清晰、親切而溫暖。對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教育教學觀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下面從兩方面談談體會:

  一、讓“快樂”陪伴我們的教師。

  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他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薄鞍l(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边@就強調教師要有愛崗敬業(yè)的精神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努力教好自己的學生,向他們傳授有用的知識,讓他們有所發(fā)展。還應利用平時的休息時間來不斷學習,來適應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在工作和學習中,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職業(yè)道德水平中,一種涵養(yǎng)一種自信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充實和快樂。

  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教師,只要自己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才能培養(yǎng)出擁有健康心態(tài)的學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比如,我擔任班主任和教研組長,每天有一大堆的事務需要處理。又由于所帶的班級學生年齡小,許多事都要老師親力親為,手把手教。但是我經(jīng)常告訴自己:每天認真?zhèn)湔n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教我的學生;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應學會遇事冷靜、對學生有耐心,有愛心,不能讓壞心情一直圍繞你,否則會影響工作的心情,效率,甚至一事無成。其實學生都怕老師,特別是犯錯誤后,更不敢在老師面前抬起頭來,這時老師如果大發(fā)雷霆,往往不起作用,如果是平心靜氣地談話,在情在理地耐心教育,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經(jīng)常聽老師說,我們很盡力,也很認真負責,但一次次的考試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總感覺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在每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后,總有一段時間心情是很郁悶的。讀了“論語心得”后,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們要明確這個缺憾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也許有較長時間的'面對,絕不要抱怨學生的懶惰,抱怨家長的不配合,抱怨領導的不理解而是要積極思考,班級里盡管有部分差生,但也有較多好學生,說明我們的教學不是完全失敗的,對于那部分學困生,只要我們不斷反思,努力尋找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終有一天他們也會進步的。

  正如那句經(jīng)典的老話:“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痹谌粘5慕虒W中,我們要學會積極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快樂成為教師生活的主旋律。

  二、用“真愛”對待我們的學生!

  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精髓的東西之一是“仁”,于丹老師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讀了“關愛別人,就是仁”。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就是要愛學生。那么怎樣愛學生呢?

  于丹說得好,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而恒久。學會了寬容,老師就可以走進學生及家長的內(nèi)心世界,學生及家長也就會感恩于老師的付出;學會了寬容,我們的內(nèi)心將會有一種坦蕩蕩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為教師的我們,與學生的接觸較多,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學生,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我們在處理時,多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問題,要少一些指責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勵和贊揚。只有這樣,你才會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才能正常地開展。只有這樣,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才會和諧與融洽。

  《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心態(tài)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

  尊重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學生。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差異出發(fā),因勢利導,給學生發(fā)言的機會,傾聽他們的意見與呼聲,給予他們適度的寬容與諒解,體諒理解他們的難處與苦衷,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不說任何傷害他們自尊的話語等,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身的價值,鼓起他們自信的風帆,讓每個學生都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學會寬容與包容,要以智慧去解決,以人格去感化;愛由心生,心中有愛,言行才能有愛!所以教師必須要有一顆寬容、博大的愛心!

  《論語》是傳承華夏的五千年精神財富,是凝聚在炎黃子孫心中最為神圣的精神圣殿。讀《于丹論語心得》,讓我領略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到現(xiàn)代社會中的理性道德。也讓我品味了一道豐盛的精神美餐,體味生命的意義。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4

  炎炎夏日,看于丹的《心得》看出了一絲清涼,一份釋然,一份感悟。

  于丹說:“我不主張從性別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钡拇_,于丹為我們講述的就是這樣一位孔子,鏈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孔子用一部《論語》鏈接了東西南北﹑古今中外。但其主題卻很單純,單純到只有時間和空間,只有溫度,它傳遞的溫度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說,人家都有兄弟,可是我沒有。于是他的同學子夏就說了一番我認為很有深度的話:“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于丹針對這一句話告訴我們:“對于缺憾,我們可以轉化自己的態(tài)度和處事方式!

  人生決不會盡善盡美,而面對缺憾也是一種勇氣。我個人認為我還是有這種勇氣的,因為我覺得,比起我所擁有的,這些缺憾不算什么,有句話說:“樸素的,溫暖的態(tài)度。

  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只是通過于丹的講解識得其冰山一角,但我依然把這一角寫下來,因為這見證著我思想高度的一次上升。

  人生百年,誰能無憾!墩撜Z》中說,有一次,司馬牛憂傷的人生中應該計算自己得到了些什么,而不應計較自己失去了什么!痹阢氪ǖ卣鹨恢苣陼r,我寫道:“我們多么幸福,我們還活著,看著冉冉升起的太陽,我們擁有健康的體魄,還可以肆意的奔跑!彼,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面對缺憾和不如意,我們無力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用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這樣我們會很快樂,很滿足,進而很幸福。

  如果只看重缺憾,這個缺憾將成為一種心理暗示,他會成為你生命中的陰影,影響到你生命的質量。所以我們對于缺憾學會微笑吧!

  關于處世之道,于丹也教給了我們很多,她引用了《論語》中的一句話。有人問孔子:“以德報德,何如?”孔子回答:“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庇诘ふf:“這是孔夫子教給我們的處世的分寸,提倡的是一種人生效率和人生的尊嚴?鬃硬毁澇梢栽贡г,如果永遠以一種惡意,怨恨去面對另外的一種不道德,那么,這個世界將是惡性循環(huán),無休無止。當然孔子也不贊成以德報怨,因為你付出太多的恩德和慈悲,對于已經(jīng)有負于你的人是種浪費。

  于丹這番話讓我對自己做了深刻的反省,在生活中“德”也就是通俗說的寬容是處世的重要因素,我始終摒持這一觀點,然而,久而久之,我發(fā)現(xiàn)因為我對什么事都付之一笑的態(tài)度,讓不少同學喜歡拿我開刷,為此我很郁悶。知道了這些道理以后,我嘗試讓自己懂得一點分寸,也讓別人給我留些空間。

  說道這兒,我又想起了我以前的一種想法,壞人是可以用善良和寬容感化的。所以我以前對那些不太好的同學都很寬容和友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想法也在腦中淡化,原以為是長大了,世故了,現(xiàn)在我才明白是他們消磨了我的寬容和耐心。對于有些事,有些人,不值得。現(xiàn)在我的原則是:對于該以德報怨的,我一笑置之,不值得的,我不會浪費力氣。

  在于丹的心得里,還有一部分讓我感受頗深,那便是交友之道。關于這個《論語》中有很多,于丹也講解了很多。但我覺得我最欠缺的于如何與朋友相處融洽。

  《論語》中有句話:“言未及之言謂之躁!庇诘そ忉屨f:就是話還沒有說到那里,你就出來發(fā)表意見了,這是我與朋友相處的'最大缺點。于丹告訴我說:“大家有公共話題時,一定要眾望所歸,大家在期待一個話題時,再娓娓道來。”這是我很需要學習的。

  其中還有一句:“言及之而不言!币簿褪俏覀兺ǔUf的話說一半,這是我很討厭的一種行為,但在我身上也找的到蹤跡,這也是我需要克服的一種行為。

  最后一種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換位思考的相處方式是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我覺得會不會換位思考是你人緣好壞的關鍵。這也是一種品質,一種素養(yǎng)。

  于丹說《論語》是最樸素,最溫暖的簡單道理,于丹也用最樸素的言語為我們講解了孔夫子歷經(jīng)杏壇講經(jīng)、雪宮施教﹑泰山登臨﹑齊國聞韶中悟出的《論語》。

  而我也用及其樸素的語言寫下了我的點點感悟,與其說是感悟,倒不如說是啟發(fā)。比起于丹,我體味的太少太少,談起《論語》我也只能說一知半解,但于丹說:“道不遠人,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輝下學會成長!

  在漫漫的此人生路上,我會慢慢去感悟這些“每個人心中有而口中無”的簡單道理,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用這些溫暖的簡單的道理連接我五彩的一生。

  感謝《論語》!感謝于丹!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5

  很多人都說于丹的論語心得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人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德行。由于時間的關系,應該說對于丹的這本書只是粗略的讀了,自認為還沒有讀透,但對與自己實際生活和教學相關的章節(jié),讀后確有感觸。

  一。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第一個態(tài)度是,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

  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現(xiàn)在的英語教學結果應該說對我校的英語教師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缺憾,每一名英語老師都在盡力,都很認真負責,但一次次的考試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總感覺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

  可以說在每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后,總要有一段時間心情是很郁悶的。讀完這一部分后,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首先,我們要明確這個缺憾是我們必須面對,也許還要有很長時間需要面對的,我們要從抱怨學生的懶惰,抱怨家長的不配合,抱怨領導的不理解中跳出來,因為這樣做,除了給自己填堵外,我們得不到一點好處。

  反之,我們要積極思考,班級有好學生,說明我們的教學不是完全失敗的,至少在求精,求尖方面我們做到了,我們需要反思或者在以后加強的是如何找到并實施更好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困生的各項能力。將缺憾降低到最小化,直至消失。

  二。明確的交友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

  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有的時候是一種美德,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還有一種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

  其實有時候最讓我們內(nèi)心受不了的是一個人在懺悔的時候沒有得到他人的怨氣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種包容,所以有一個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nèi)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寬容的朋友不會使我們墮落或者更多的放縱自己反而會讓我們從他人的內(nèi)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

  所以寬容的好朋友,是一種做人的情懷,是我們在失落時需要的關懷,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聞,就是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朋友,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

  知道了三種好朋友,同時,還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這是三種什么人呢?

  論語告訴我們,第一種壞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情況,當你還需要理智判斷的時候,你的朋友卻先自盲目下定了結論,這種暴躁的朋友往往因為盲目的激情影響你的判斷,讓你做出可能永遠無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種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種相反,是說那種脾氣特別優(yōu)柔寡斷的朋友。要知道,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競爭激烈,很多時候,機遇在我們面前只是一晃而過,你必須果斷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擾了你的思維,使你猶豫不決,這種朋友總是讓你錯失良機。第三種,也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種不擇手段來謀取個人利益的小人。他們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面孔,來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發(fā)現(xiàn)被他利用,而這時往往你已經(jīng)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現(xiàn)在的師生關系中最能起到輔助教學的就是朋友關系。那么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論語中的這“三益友,三損友”同樣適用,在給學生評價時要正直,公正;在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時,除了必要的嚴厲,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的寬容,理解與引導;在教學中要盡量做到多聞,現(xiàn)在的時代是信息的時代,“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句話仍舊是真理,只不過現(xiàn)在的教師要想教好學,也許需要一缸,一池,甚至更多的水。而現(xiàn)在少數(shù)破壞教師形象的個別人,其身上正體現(xiàn)了損友的特點,要么武斷,讓學生心生敬畏,恐懼;要么柔弱,讓學生隨意欺負,或只是錯誤理解了賞識教育的真諦;要么勢利,自私,只求在學生身上獲取眼前的物質利益,最終受人鄙視。

  看了《論語》相信我們對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學和生活中,論語將成為我學習,反思,感悟的最有力支持與后盾!也希望學校能給我們提供更多這樣的好書來充實自己,完善自己!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6

  翻開于丹論語心得的扉頁,于丹手書“大道不遠人,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真正偉大的思想總是具有普遍的意義,一如灰色,適于和其他所有色彩搭配,而更顯其高貴和純粹。論語里的道德思想,普適于大眾,固此,孔子,也是灰色的。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說,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于丹教授如何解讀《論語》呢?視角獨特、眼光現(xiàn)代,《心得》涵蓋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7個篇章。穿越2500年的光陰,我們看到,孔子沒有圣賢的姿態(tài),他向我們傳遞著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

  態(tài)度一:對待缺憾,心態(tài)平和。能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下來,并盡己所能去彌補這個遺憾?鬃诱f,“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內(nèi)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坦然的心境和真正的勇敢。有一篇關于北宋才子蘇軾和高僧佛印交往的故事,兩人經(jīng)常一起參禪、打坐。一次,蘇軾問:你看我像什么。糠鹩〈穑合褡鸱稹LK軾聽后大笑,說,我看你就像一攤牛糞。蘇軾回家后在妹妹蘇小妹面前炫耀此事,不料,卻換來了妹妹的冷笑。她說,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什么眼中就有什么。生活中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tài)度。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重要。

  態(tài)度二:對待他人,留有余地。人們常說“花好月圓”,但是“花未全開月未圓”,內(nèi)心有所期待和憧憬,卻是人間最好的境界!墩撜Z》告訴我們,太過疏遠和太過親密都不是最佳狀態(tài),要本著平等理性的態(tài)度去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把握分寸,適度最好。距離和獨立是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之間,也應該保有。我們要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照耀溫暖他人。

  態(tài)度三:對待事業(yè),“君子不器”?鬃诱f,“君子不器”,他不認為志向越高遠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內(nèi)心的定力和信念。一個真正的君子從來不以他的職業(yè)素質謀求一個社會職位為目的,卻一定是以修身為起點,從最近的、從內(nèi)心的完善做起的。當今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復始的工作節(jié)奏中,還有多少時間,多少空間能讓你去關注自己的內(nèi)心呢?我們所關注的往往是一個社會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心靈的聲音。歷覽古圣先賢,他們都是站在個人的價值坐標系上,了解了自己心靈的愿望,然后才會有宏圖大志想在這個世界上有所建樹。當我們的內(nèi)心越淡定從容,就越會舍棄那些張揚的、外在的形式,去尊重安靜的、內(nèi)心的聲音,這樣,當我們走入社會角色時,能夠不失自我、有所擔當、做到最好。

  態(tài)度四:對待歲月,淡定從容?鬃诱f:“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軌跡,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標和價值體系。30歲以前,用加法生活,獲取經(jīng)驗、財富、情感、名譽等。但是,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走到30歲,應該是人生“和”的階段。于丹告訴我們,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靈的自信,開始有了一種清明的內(nèi)省,對所做的事情有了一種自信和堅定。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內(nèi)心真正認定的事情,這就是“立”的一種見證。從而立到不惑,這是人生最好的一段時光。要學著用減法生活,舍棄那些不是你心靈真正需要的東西。知天命時,內(nèi)心有了一定的定力,能把各種道理進行融會和提升,不為外物所動了。這就好比金庸筆下的武林高手,手無寸鐵,但雙手一出,卻能揮出劍氣,因為,所有的武藝都已在他內(nèi)心深處。這種人生境界,越到后來越強調內(nèi)心的從容和緩,而在這從容之前,其實是要經(jīng)歷千錘百煉的。

  我對《論語》里一個“子貢問政”的小故事印象深刻。子貢問,一個國家要想安定,需要什么呢?孔子的回答很簡單,只有三條: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也就是,國家要強大,必須有足夠的兵力做保障,有足夠的糧食讓老百姓豐衣足食,老百姓要對國家有信仰。這讓我想到,現(xiàn)在的我剛剛踏進組織部的大門,部里有一支過硬的隊伍,最重要的一點是,有一種無形的、信仰的力量把部機關凝聚起來。所以,我們大家都要快樂地工作。

  《論語》的真諦,在于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于丹帶領我們跨越千古的滄桑,做孔子席前一名安靜的學生,建立心靈的智慧。灰色的孔子,并不遙遠,他的灰色鏈接了這五彩繽紛的世界。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7

  讀完《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心靈有所觸動:它使我重新認識了孔子,讓我領略到了一種獨特的智慧,一種正確的心態(tài),一種融入到當今社會中理性的道德。

  《論語》是一本記錄著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的語錄。記得讀中學時,我在語文課上機械地背誦著“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其實并未真正讀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獨到的視角,將這樣一本古老的書籍,用現(xiàn)代的眼光進行系統(tǒng)的解讀和闡釋,拉近了我們普通人和圣賢之間的距離。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可是現(xiàn)在,于丹教授將一般人艱澀難懂的《論語》和現(xiàn)在這個繽紛的世界聯(lián)系起來,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合現(xiàn)代實際生活娓娓道來,闡述其深刻內(nèi)涵。其中,她的許多獨到見解,仿佛讓人欣賞到了一個個曲徑通幽的勝地,宛如久閉的心門打開了一扇窗,絲絲縷縷的陽光透進來,心里明亮了許多;又如涓涓細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勝收。

  于丹教授筆下的孔子沒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出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正如易中天所說:“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于丹〈論語〉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運用講故事的形式告訴我們許多為人處事的哲理。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來談談《于丹〈論語〉心得》詮釋的“為人處事”:

 。ㄒ唬槿酥。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因為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等問題,人們顯得越來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虛,很多人心態(tài)不平衡,怨聲載道。其實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于丹〈論語〉心得》告訴我們,要想讓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有意義,做一個有意義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積極生活、和他人和睦相處,愛崗敬業(yè)、安于本職,獻于社會。

 。ǘ┨幨乐馈T谏鐣煌,無論是工作還是處世,人們都想找到一個法則,既對自己負責任,又要對他人負責任。《于丹〈論語〉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就是說,一個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越過你的職位,去做不該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謀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與人相處方面也要如此,F(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以說人與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說人與人更遠了。因為通訊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是在鋼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對門的鄰居卻往往成了陌路人。記得顧城寫的一首詩《遠和近》:“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看云時很近!边@首詩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講述得非常形象、非常微妙。人與人之間,即便走得再近,也還是會有可能產(chǎn)生距離。如何與人和諧相處,于丹在《<論語>心得》中借用《論語》之語總結了與人相處的幾點原則:第一、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第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三、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從三點原則中我們可以悟出,相處之道的確是一門藝術,其前提是要保持一個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其關鍵是要把握好相處的尺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與人和諧相處。

 。ㄈ┙挥阎馈T诿總人的生命中都會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幾個真正屬于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誰會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手來幫一把呢?《于丹〈論語〉心得》中說,對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要保留一條界限,這樣朋友也才能夠交往得長久?梢,通過《于丹〈論語〉心得》,《論語》告訴我們的是一種交友方式:怎樣交朋友,交怎樣的朋友并要怎樣維護友情。

 。ㄋ模├硐胫馈R粋人應該有理想。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變通,與時俱進,內(nèi)在心靈完美、富足。因為只有內(nèi)心修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處事。通過《于丹〈論語〉心得》,我們知道了這是孔子對人生理想的總結,這也被后人奉為人生理想的指南。

 。ㄎ澹┤松馈?鬃诱f:“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軌跡,卻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標和價值體系。它就像一面鏡子,人們可以通過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軌跡。當然,人的年齡有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和社會年齡,但如果我們能在二三十歲時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歲的境界,并在內(nèi)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價值體系,做到淡定從容,那這樣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義的生命。從《于丹〈論語〉心得》中,我讀到了這份人生的價值體系。

  于丹教授對《論語》的感悟是快樂的、豐富的、給人啟發(fā)的。通過讀《于丹〈論語〉心得》,我學會了修身養(yǎng)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并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狀態(tài)中,才能尋找到自己內(nèi)心的那份安寧,也才能如孔子教導我們的那樣:快樂地生活!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8

  前言:

  關于讀《于丹<論語>心得》的幾篇文章,已經(jīng)寫出來幾年了,一直放在電腦里,沒有拿出來發(fā)表。主要原因還是覺得寫的不太好,想改。但是時間太久,自己覺得要寫的東西太多,顧不到改它了,況且時過境遷,再花很多時間去改,恐怕也不妥當,就原樣發(fā)表吧,不對之處請讀者指教。

  正文:

  繼易中天在央視《百家講壇》講《三國》聞名于世之后,又一顆新星北師大教授于丹也因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論語》而冉冉升起。他們的書也正在熱賣。其實央視《百家講壇》已經(jīng)播出了多年,在壇上講課的專家、學者也不計其數(shù),為何獨有他們更火紅呢?我想除了他們所講的內(nèi)容是家喻戶曉的以外,在易中天恐怕是三國的故事,一般的老百姓都是從《三國演義》上所知,有人講三國的真人真事則自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而在于丹則不只是聽故事,找真實,其內(nèi)在的原因,只怕是要歸結到人生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規(guī)范方面了。

  《論語》,人人皆知是孔子的語錄,在舊的私塾里是孩子們必讀的。盡管比較通俗,其實在儒家經(jīng)典里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它是儒家思想的始祖,不論是漢代的董仲舒疾呼“廢黜百家,獨尊儒術”,還是宋人程顥、程頤倡導的“存天理,去人欲”,都是孔子“仁”說的擴展。關于“仁”說,任繼愈先生有一段概括地描述:“儒家之學,只是一個‘仁’字。只有體會到‘仁’的真義,才能以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才能把人家的痛苦當作自家的痛苦,與別人的生活不是分隔的而是相通的。這樣,宇宙人生才不致分成兩片,因為它本來就是一個整體。存此‘仁’,即是忠,把此‘仁’推廣,即是恕。忠是仁之體,恕是仁之用。所以說,忠因恕見,恕出忠出。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廣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再推而至于博施濟眾,萬物各得其所,以至于位天地育萬物,這都是恕的事。盡心以行,誠敬以守,無時無地不在推廣此仁之心,這就是忠的事!保ā度卫^愈禪學論集》P.164)但是“二程”的以理學為核心的儒學比孔子當初所倡導的‘仁’卻走得更遠了。

  儒家學說或者說儒教,早在“五四”時期已得到了深刻的批判,為什么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又來重提呢?我想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如果孔子的學說不加以擴展,原汁原味的拿來,恐怕有用的東西所占的分量要比后來“新儒家(New-Confucianism)(見《任繼愈禪學論集》P.171)”即“二程”、朱熹理學理論中所占的分量要多。因此,從孔子的《論語》中剔除糟粕以后,可以吸收較多的養(yǎng)分,以為今用;二來恐怕也是順應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潮流。

  《論語》出現(xiàn)在中國古代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時期,其中除了闡述“禮”的規(guī)范以外,也還有許多有用的成分,和諧就是其中之一。

  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币簿褪钦f,禮的推行和應用要以和諧為貴。當然!岸Y”是當時的行為規(guī)范,與今天的道德規(guī)范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今天要建立和培育新的道德規(guī)范也必須有一個和諧的環(huán)境,這一點是共同的。

  不過,孔子不僅倡導“和為貴”,而且指出“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就是說,和是有原則的,不能為和而和,必須以禮為指導原則。今天,“和”是有原則的也是必然的要求。

  孔子還提出了“信”的概念。于丹引用了孔子的一段話: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ィ谒苟吆蜗?”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保ㄓ诘ぁ墩撜Z》心得P.10)這一段話不僅是指出“民”的重要,同時也提出了“信”的重要。今天,要建立和培育新的道德規(guī)范,使人民確立這種信念,并且自覺遵守這一規(guī)范,人人在這個規(guī)范內(nèi)行事,違反法律的事自然也就少了。所以人民的信念是首要的。

  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以人為本”。培育文明道德風尚應當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道德規(guī)范。規(guī)范建立了,并且教育官員與人民都去遵守它,那么,道德失范、違章違法、刑事犯罪的人自然就少了。所以孔子說:“以約失之者,鮮矣。”

  近些年,國學熱在中國大地興起,傳統(tǒng)文化典籍備受推崇,不但大學里開設了國學課程,不少地方也開始出現(xiàn)私塾教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與傳統(tǒng)文化有關的講座、活動,十分火爆。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通過電視媒體,解讀被譽為中國人《圣經(jīng)》的《論語》,當然會火起來。從這些看來,《于丹〈論語〉心得》的出現(xiàn),是否意味著某種意義上的道德回歸呢?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9

  在現(xiàn)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jīng)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jīng)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jīng)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huán)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nèi)心價值取向。那么什么樣的朋友對我們來說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標準是什么,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yè)帶來什么樣的幫助;什么樣的朋友算是壞朋友,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如何來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講論語時,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

  第一種壞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情況,當你還需要理智判斷的時候,你的朋友卻先自盲目下定了結論,這種暴躁的朋友往往因為盲目的激情影響你的判斷,讓你做出可能永遠無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種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種相反,是說那種脾氣特別優(yōu)柔寡斷的朋友。要知道,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競爭激烈,很多時候,機遇在我們面前只是一晃而過,你必須果斷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擾了你的思維,使你猶豫不決,這種朋友總是讓你錯失良機。

  第三種,也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種不擇手段來謀取個人利益的小人。他們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面孔,來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發(fā)現(xiàn)被他利用,而這時往往你已經(jīng)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論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編錄的孔子的經(jīng)典語錄,這部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于我們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的生活,還有什么實際意義嗎?今天還能啟發(fā)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chǎn)生觸動嗎?最近讀了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觸頗多,于丹教授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yǎng),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fā)來解讀《論語》。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是從天地人之道說起的。從盤古開天地這種變化最終達到的一個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說: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xié)于現(xiàn)實世界上很多的規(guī)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硐胫髁x與現(xiàn)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有了這樣一個大的宇宙觀,再將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來,全方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于現(xiàn)代人、普通人及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品味人生,修身養(yǎng)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tài),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nèi)心的安寧。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10

  看完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論語》所理解的淺薄。讀完這本書再不會讓人感到《論語》難懂,枯燥。因為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中孔子一些為人處事做了經(jīng)典的詮釋。

  本書于丹教授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個方面來解析《論語》。在處世之道一章中,于丹教授說:“少指責,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薄笆郎蠜]有賣后悔藥的,人一旦知道做錯的時候,一切皆成定局,無法挽回!薄把怨延龋泄鸦!庇诘そ淌谶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壞脾氣的小男孩,一天在家里發(fā)脾氣,摔摔打打,特別任性。有一天,他爸爸就把這個孩子拉到了他家后院的籬笆旁邊,說:“兒子,你以后每跟家人發(fā)一次脾氣,就往籬笆上釘一顆釘子。過一段時間,你看看你發(fā)了多少脾氣,好不好?”這孩子想,那怕什么?我就看看吧。后來,他每嚷嚷一通,就自己往籬笆上釘一顆釘子。一天下來,自己一看:哎呀,一堆釘子!他自己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他爸爸說:“你看你要克制了吧?你要能做到一整天不發(fā)脾氣,你就可以把原來敲上的釘子拔掉一顆!边@孩子一想,發(fā)一次脾氣就釘一根釘子,一天不發(fā)脾氣才能拔一根,多難啊!可是為了讓釘子減少,他也只能不斷的克制自己。

  一開始,男孩兒覺得真難。〉堑鹊剿鸦h笆上的所有釘子拔光的時候,他忽然發(fā)覺機子已經(jīng)學會了克制。他非常欣喜的找到爸爸說:“爸爸快去看看,籬笆上的釘子都拔光了,我現(xiàn)在不發(fā)脾氣了!卑职指⒆觼淼交h笆旁邊,意味深長地說:“孩子你看,籬笆上的釘子都已經(jīng)拔光了,但是那些洞永遠留在了這里。其實,你每向你的親人,朋友發(fā)一次脾氣,就是往他們心上釘了一個洞。釘子拔了,你可以道歉,但是那個洞永遠不能消除。 

  看完這個小故事,不禁勾起了我的回憶。記得我曾上小學時,我對我的班主任至今難忘。正是因為我很喜歡她,所以她教的語文我也很喜歡,并且我的語文成績很好。我的小學班主任教了我們五年,五年中她像園丁澆灌著我們這些稚嫩的花兒。她很和藹,很少無故發(fā)脾氣。在我印象中只有一次,但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正如于丹教授舉得那個小故事,它正如那個釘子拔下后留下的那個洞一樣。那天不知何故,一上課她就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題目,簡單的講了幾句就開始讓我們下筆動手寫作文。我在班里是出了名的寫字速度快,不一會兒,我就寫完了,而且感覺良好,心里美滋滋的拿過去讓她批改。誰料,看了不到十秒鐘,他就把我的作文撕下連同本子一起扔到了門外。頓時,我就驚呆了,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往下掉。全班同學眼光“唰”的以下全部射向了我,當時我已經(jīng)忘了如何撿本子的,只想著找個地縫鉆進去躲起來。這是小學六年來我唯一一次被老師批評。事后,我才知道那天老師因為家務事心情不好所以才對我們發(fā)脾氣,我們原本一點小錯在她眼里北方大好幾倍,難怪她會對我們發(fā)脾氣。

  剛踏上講臺的第一天,我還以此來告誡自己不要亂發(fā)脾氣,傷害學生的自尊?蓵r間一長,我便又忘了。每當孩子們作業(yè)沒完成,紀律渙散,課文不會背,打掃衛(wèi)生不合格等等,一些現(xiàn)象發(fā)生時,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向他們發(fā)脾氣。當時是痛快了,可效果卻不佳。孩子們的這些小錯照犯,對我的.疾言厲色也毫無反應了。而且我在孩子們心目中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現(xiàn)在想想真是悔不當初,如果還有機會,我一定要改正。盡自己所能,讓孩子們心靈上那一個個小洞的創(chuàng)傷縮小,撫平。

  自我反省一下,也許是年輕的緣故,靜下心來想想,我所教的學生年齡不過七八歲,他們反的那些錯,在人生道路上根本稱不上錯。他們無非是調皮,好動,貪玩而已,這些錯我們成人誰都犯過?晌覀?yōu)楹慰偸前堰@些小錯無限放大,然后以此來傷害孩子們的自尊心,那脆弱,幼小的心靈,一再在他們的心上釘釘子,拔釘子。最后,釘子拔掉了,可那一個個洞呢?

  還有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當我們向他們發(fā)火,產(chǎn)生矛盾時,有時往往為了逞一時之強,圖一時之快而深深地傷害了他們,在他們心上留下一個洞。每當回顧之時,又往往后悔不已。但傷害已造成,有的可以彌補,有的卻成了終身遺憾。

  世上沒有賣后悔藥的。“我們在做一件事之前,要想想后果,就像釘子敲下去,哪怕以后再拔掉,籬笆已經(jīng)不會復原了。我們做事,要先往遠處想想,謹慎再謹慎,以求避免對他人的傷害,減少日后自己的悔恨。”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后果,這是為人處事很重要的一點。我可不想在我的學生心中留下愛發(fā)脾氣的印象。時刻記著,謹言慎行,三思而后行,讓自己少一點后悔,也就是讓自己少做錯事,悔事。

  “少指責,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背艘酝,就像于丹教授說的:在生活中還要少些指責與抱怨!拔覀兂3牭接腥吮г股鐣还,抱怨處世艱難。其實,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怨天尤人有用的話,社會上就不會出現(xiàn)不公平的事了。我個人認為,對于不公平的事絕不能斤斤計較,不然你會活得很累且不快樂。我們對此可以反過來想,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修身養(yǎng)性,做好自我,快樂生活!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11

  從前陣子開始,貌似于丹就很紅的樣子,學論語也就變得很紅的樣子。其實上中學的時候語文課就學過一點論語,不過大概是我比較愚鈍,學過了也沒啥心得。最近機緣巧合地拿到這本書,就趁勢讀了一下想看看于丹教授有啥心得。現(xiàn)在讀完了,在此胡亂講幾句。

  孔子有“圣人”之稱,這個稱謂令人肅然起敬。不過孔子的學說給我的感覺也就是:不過如此。老爺子整天念叨些做人要厚道知足、謙遜知禮、尊老愛幼、五講四美三熱愛之類的,雖然說得都沒錯,但我以為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學問,起碼和“圣人”的名頭不相符。我接觸過一些老太太,當一輩子家庭婦女,打小沒上過學(更沒學過孔子),但也能講出些做人的道理,這些道理都是從生活中來的。從這一點來說,我沒覺得孔老先生和這些老太太相比有什么過人之處?桌舷壬且粋好人(這一點應該沒什么問題),心思也比較細膩(站在河岸上就能心生感概),但作為一個思想家,他沒有值得我崇拜的獨特的思想。理由很簡單:做人要做好人,不要做壞人,類似這樣的話人人會說,故不足為奇。

  另外孔子對于禮的重視也是我不以為然的。禮這個東西稍微有那么一點就可以了,太講究就會導致形式大于實質,看上去很美,可沒什么實際的好處。形式大于實質正是一種“中國特色”,但我以為這不是個好東西,由此產(chǎn)生的一些古怪現(xiàn)象更是讓人喜歡不起來。雖然現(xiàn)在很流行“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說法,但“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特色”很多時候不過是拒絕改變拒絕進步的借口。

  有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好像沒有孔子這盞長明燈,我們中國簡直麻麻黑不成樣子。對此我挺不認同的。西方世界就沒有孔子(就算有也一定對西方世界沒有很大的影響力,不然我早該知道他了)——西方古代也有哲學家思想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什么的,但人家不是研究文明禮儀的——照理說西方世界該是麻麻黑伸手不見五指、道德淪喪文明荒蕪才對,可人家照樣文明發(fā)展得挺好的,老百姓也遵紀守法也文明禮貌也敬老愛幼,

  人家還不會隨地吐痰亂闖紅燈哪。我就不信了,要是中國沒有孔子,中華文明會建立不起來。中國人民是勤勞智慧的(連不識字的老太太也能說出做人的道理),沒有長明燈,我們還能自己鉆木取火呢不是。

  大概有人要覺得我是故意和孔子抬杠了,其實不是的。我不崇拜他的學說,但他有兩件事是我所敬佩和欣賞的。

  一是開辦學校,教書育人,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作為中國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家,孔子無疑是了不起的。我要是生在那個年代,也會想去他老人家的學校聽聽課、參與參與討論什么的,那種學習的過程和課堂的氛圍應該是挺有樂趣的`。不過老先生多半不愿收我這個女學生,否則男女學生共同學習實在是太違禮了,于是我只好女扮男裝去上學,比后來的祝英臺同學早了不知道多少年……不過話說回來,對他老人家的學說我不能像孟子他們一樣學到骨頭里去,所以我也就是去參合參合找個樂子,成不了優(yōu)等生。

  孔子第二件做得精彩的事,是符合了后世皇帝治國施政的需要,因而得以被推廣獨尊。我以為這一點才是孔子由人變圣,與同時代的其他思想家拉開差距的關鍵。如果孔子早早地就能預見到后世皇帝的心思,那豈止是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簡直是能掐會算未卜先知,對此我肯定要膜拜得五體投地;如果不是預見只是巧合,那其走運程度也足夠讓我羨慕了。

  說到底,我認為孔子的學說本身沒有太多可令人崇拜的東西,但我沒有攻擊其本人的意思。

  我要是生在宋明理學盛行的時代,說出這樣“褻瀆”圣人的話來,就該拉出去吃槍子。幸而我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雖可能受些批評但罪不至死。既然沒有吃槍子的危險,我就得寸進尺地再多說兩句。

  于丹教授試圖用孔子的學說來解決當下的一些社會問題(你要說這是為了迎合“建設和諧社會”我也沒意見,孔子的學說不也是迎合了漢武帝才有今天的嗎),我認為這個初衷相當好,但我對能產(chǎn)生多少實際作用抱懷疑態(tài)度。于教授看到的社會問題我也看到了,那就是:為什么我們比過去有錢了,卻不幸福

  于教授認為解決的方法就是:學學孔子的學說,修煉自己的思想,就會幸福。我卻認為,不幸福是因為我們做得還不夠,而不是修煉(想)得不夠或者做得太多。

  舉個眼下現(xiàn)實的例子:諸如就醫(yī)、就學、就業(yè)等基礎民生問題得不到解決,人民就很難覺得幸福。你可以要求人們像孔子那樣修煉自己的思想境界,看不起病、上不了好學校、找不到工作仍然要心情平靜快樂——姑且不論這是否實際,我懷疑孔子本人都做不到——這樣固然可以使人們獲得一些幸福感,但我以為這與阿Q的精神勝利法沒有本質區(qū)別。要我說,要想解決問題,就要好好干點事出來:你要是政府官員和醫(yī)療、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領導)什么的,就要琢磨一下怎么解決這些問題——我敢保證,你要是解決了困擾整個社會的問題,一定會獲得莫大的幸福;你要是干別的的,也好好做你的工作,為社會為自己創(chuàng)造財富——實踐了自身價值,人也會覺得幸福。有句話孔子沒說過,但我以為是真理,那就是:幸福是靠自己雙手創(chuàng)造的,不是坐著憑空想出來的——當然也不是修煉思想境界煉出來的。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12

  在現(xiàn)代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jīng)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jīng)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于丹老師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

  每個人都應有一片理想的天空,可以自由地翱翔,因為理想帶給我們未來和希望;每個人都必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實實在在地從每一件小事做起,這樣我們才能有點點滴滴的收獲。

  讓自己的胸懷無限大。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每個人都有可能遭遇失業(yè)、婚變、親人離去、朋友背叛等這些事情,也許我們無力改變某些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遇事不僅要拿得起還要放得下,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承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長期困擾于人生的遺憾不能自拔,對一個人的生命質量是會有所損害的。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一種遺憾,其實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包容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尺度,給予他人在自我內(nèi)心設定的一種心理承受標準。丈量著他人,同時也度量著自己心胸明朗駘蕩與陰霾狹隘。如果想得到別人更多的.理解和寬容,與人為善,首先在自己內(nèi)心就應該將度衡他人尺度的標準提高。只有敬人一丈,才能己獲一尺。曾經(jīng)聽過這樣一則故事,晚飯后,母親和女兒一起洗碗盤,父親和兒子在客廳看電視,突然,廚房里傳來打破盤子的響聲,然后一片沉寂。兒子望著父親,說道:“一定是媽媽打破的”!澳阍趺粗馈。兒子說:“她沒有罵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習慣以不同的標準來看人看己,以至往往是責人以嚴,待己以寬。于丹在《心得》中這樣說到:“學會寬容,寬容就是瀟灑,寬容就是忘卻,寬容就是忍耐。寬容意味著尊重、理解、信任和溝通,但不是放任,不是縱容,不是消極地無所作為。寬容,生活中的一門技巧,寬容一點,我們的生活或許會更加美好!”寬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怨恨讓我們的心靈寄生于黑暗之中。而寬容,卻能夠讓我們心靈得到放飛和身心愉悅。與人與己為快樂之事,理當為智者所奉行之道。寬容尤如心窗通達,面對看似不公的人世之事,何不如同于丹所講淡定、從容處之呢。掬之一璨,對生命的理解或許在此刻早已升華。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盡量不要要求對方必須如何如何,或者說,我付出了什么什么,你就得一定要回報什么什么。其實在今天這個社會里,我們不能這樣去要求別人。父母與子女之間,夫妻之間,朋友之間都是如此,在每一種關系中,去盡自己的角色應該承擔的責任,責任盡到了,就夠了。每一個個體都是值得尊重的,距離和獨立就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稍微留一點分寸,對自己嚴格一點,對別人寬容一點,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

  內(nèi)心的淡定與坦然。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也許無法安貧樂道,在如此激烈的競爭面前,每個人都在努力發(fā)展著自己的事業(yè),收入多少、職位高低、房子大小,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志。還僅是幾十年前,一個人一生可能就在某個單位工作,他們的婚姻基本穩(wěn)定,從小到老可能就住在一個大雜院里,那時候人的痛苦可能是沒有選擇或選擇太少。但在當今社會,我們的痛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我們困惑,我們迷茫,我們無法左右外面的世界。怎么辦呢?只有讓自己的內(nèi)心更強大。一個人只有內(nèi)心完滿、富足,而后才能表現(xiàn)出從容不迫的風度。如果你的心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種坦率和勇敢,你的舒泰是由內(nèi)而外的自然流露,那么你可能會收獲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有些人想躲到某個山中去修煉,其實,若我們能做到不離紅塵,就生活在鬧市之中,每天做著跟大家毫無二致的事情,但心中卻自有一方從容寧靜的田園,才是真正的大隱。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感。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廣闊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欣慰的理由。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

  《論語》里面所教給我們的這種仁愛之心是從一開始就去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尊重每一個人,稍微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這一點非常像禪宗里面所說的一個境界,禪宗說這個人間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是這樣七個字。也就是說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就是你內(nèi)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海闊天空。

  總之,讀于丹的《論語〈心得〉》能給人以心靈凈化,如一絲清泉沁人心脾,讓人陶醉,給人以啟迪。與友寬容,與親人寬容,與生活中一切給予寬容,學會樂觀、豁達的處世態(tài)度,我們收獲的就是一種和諧的美。寬容是人生的哲學,但更是一種境界吧。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相關文章:

于丹《論語》心得02-18

于丹論語心得02-11

于丹的論語心得12-17

于丹:《論語》心得12-17

有關《于丹論語心得》11-15

重讀于丹《論語》心得12-16

《于丹〈論語〉心得》有感12-13

于丹的博客論語心得12-17

于丹講座論語心得09-02

于丹《論語》名著心得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