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隙碎筆》讀后感(精選18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病隙碎筆》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病隙碎筆》讀后感 1
最初聽到史鐵生這個名字來自于語文課本《我與地壇》,依稀記得老師的介紹,鋼鐵般的意志、堅強、與病魔抗爭等等。但是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最真實的史鐵生,走進他的內心,體會他的“笑看人生”。
翻開書本就是就能看到滿臉慈愛,眼神炙熱,微笑看著前方的史鐵生,寄語“你能夠與我一同笑看”。心中不禁對老先生心生敬意,這樣一位和藹慈祥的老先生與我腦海中的完全不同,雙腿癱瘓,雙腎衰竭而停止工作,又患上了“尿毒癥”,人生的苦難幾乎都找上了他。而他卻在那輪椅上,用意志探尋著生命的終極意義,用理性的文筆,甚至是幽默的語調,述說著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疾病的抗爭。他體驗到的是人生的苦難,表達出來的卻是歡樂和充實,臉上的笑容代表內心的陽光與灑脫,這讓我忍不住想走進他的內心,觸摸他的文字。目錄將文章分為六部分,表達自己對生命、對世界、對生活的的看法,是一本記錄自己生命體驗的人生筆記。
在他的筆下,我看到了心酸與無奈、掙扎與無助、恐懼與堅強、無望與期盼……但更多的是在黑夜中自己冷靜的思考,心中執(zhí)著的信仰。難以想象史老先生能將自己的生病風趣地稱為生活體驗之一,從他一開始的怨天尤人,飽受病痛的折磨,人生的不如意讓他喘不過氣來,到后開通過自己的文字把冷靜下來的思考進行細膩的剖析。在作者看來名字中的“鐵生”二字,是自己病不死的保佑,正是他內心的堅強與不屈的毅力,讓我們看到了平凡的普通人對病魔的抗爭。
很喜歡書中的一段文字“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fā)燒了,才知道不發(fā)燒的日子多么清爽?人粤,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祥。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shù)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杌枞徊荒芩枷耄透討褢倨鹜諘r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钡拇_每個人都要學會享受當下的幸福生活珍惜現(xiàn)在,無論在哪里身處何種處境,我們都應該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永遠相信自己就是那個幸運兒,能看到旭日東升自己是幸運的;能與愛人看浪漫晚霞自己是幸運的;能感受山谷的清風自己是幸運的;能與家人一起吃飯閑聊自己是幸運的……這樣想來我們不用羨慕不用攀比,自己已經就是最幸福的了,其實幸福是什么,它沒有答案,答案在每個人的心中。
回到文章中我能感受到作者的心境與智慧,坦誠與豁達!吧鵀槿,終難免苦弱無助,你便是多么英勇無畏、多么厚學博聞、多么風流倜儻,世界還是要以其巨大的神秘置你于無知無能的地位!笔疯F生教會我們接納這個苦難的世界,自己追求的天堂不是一處空間,不是一種物質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在病痛中作者找到了生存的真諦,只要生活的希望不滅就有機會化解苦難。
最后我也希望每一位讀這本書的人,都能與我一同笑看!
《病隙碎筆》讀后感 2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史鐵生
我看過的書不太多,印象比較深刻,對自己思想有過強烈震撼的則就更少了,其中就有史鐵生的《病隙碎筆》和周國平《人與永恒》。這兩本書都是09年初讀到,前者相對更易懂,當時也算是勉強能讀得懂,后者哲理性強些,稍有些生澀難懂,至今還沒讀完,在床邊的某個角落躺著。
如果你喜歡了一位偶像,請你一定要為他寫一些文字。對于喜歡的作家,我想我們更應該寫點東西吧。于是便有了這些文字。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大家應該不陌生,我們這一代人高中語文課本中一定都讀到過,而且我們之中很多人是通過這篇散文認識了地壇,而提到地壇,我們也往往會想到史鐵生。這篇文章也支撐了史鐵生在散文文學上的地位,也更加堅定了史鐵生寫作的信念,于是有了后來的《病隙碎筆》。
職業(yè)是患病,業(yè)余才是寫作,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中調侃自己!恫∠端楣P》是哲學性的散文,是一個思想者思索的過程,通篇無題,與殘疾并無太大干系。所有的文字主要源自一個健康的靈魂對生命的困惑與痛苦的探索,源自一個思想者對人生基本命題的哲學思考與辯析。史鐵生是一個完全靠自己的覺悟修養(yǎng)自己品行的人,他一直是在尋找答案,他窮盡自己的一生去思索人生,他不能行走,但他是思想的行者。
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他早看透了生死,置之度外,他堅持活下去就是為了尋找活著的信念。為活著而思索,為思索而活著。
關于史鐵生,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作家筆下對他的文字和他本人的敬畏與推崇。周國平后來為《病隙碎筆》作的序曾寫道
三年前,在輪椅上坐了三十個年頭的史鐵生,生活中沒有出現(xiàn)奇跡,反而又有新的災難降臨。
關于殘疾,史鐵生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殘疾!痹诖艘饬x上,殘疾是與生俱來的,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這樣?吹饺怂赜械牟荒芎拖拗疲@是智慧的起點?吹讲⑶医邮苋怂赜械南拗疲@是智慧的起點,但智慧并不止于此。如果只是忍受,沒有拯救,或者只是超脫,沒有超越,智慧就會淪為冷漠的犬儒主義。
《病隙碎筆》中有許多對于信仰的思考,皆發(fā)人深省。一句點睛的話是:所謂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人的精神性自我有兩種姿態(tài)。當它登高俯察塵世時,它看到限制的必然,產生達觀的認識和超脫的心情,這是智慧。當它站在塵世仰望天空時,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滿,因肉身的限制而尋求超越,這便是信仰了。完滿不可一日而達到,超越永無止境,彼岸永遠存在,如此信仰才得以延續(xù)。所以,史鐵生說:皈依并不在一個處所,皈依是在路上。這條路沒有一個終于能夠到達的目的地,但并非沒有目標,走在路上本身即是目標存在的證明,而且是惟一可能和惟一有效的證明。物質理想和社會理想的實現(xiàn)要用外在的可見的事實來證明,精神理想的實現(xiàn)方式只能是內在的心靈境界。所以,凡是堅持走在路上的人,行走的堅定就已經是信仰的成立。
對于職業(yè)是患病,業(yè)余才寫作的史鐵生,如果說這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和疾病斗爭,我想他一定贏了。
命若琴弦,終成絕響。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史鐵生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史先生一路走好。
《病隙碎筆》讀后感 3
讀了史鐵生的《病隙碎筆》,我方知道,原來竟然有這么一個人,對外界的事物,對人生,看得那么的通透。
人不可以逃避苦難,亦不可以放棄希望。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很多時候難以避免。那既然如此,何不直面困難。
讀完余華寫的小說《活著》,我驚覺原來苦難不怕多,也不怕夠?嚯y可以接踵而至,可以從任何一個時候開始,然后還可以給人源源不斷之感。
可是這又如何?正如老舍先生寫的《四世同堂》里,瑞全要離家走出北京,那晚他問錢默吟,有什么話需要對他說的嗎,老伯伯說:“只有一句話!到什么時候都不許灰心!人一灰心便只看見別人的錯處,而不看自己的消沉墮落!”對這句話印象很深刻,希望其可以像一盞會走的燈,照亮在黑暗里前行的路人,直至黎明破曉,旭日東升。
自卑,歷來送給人間兩樣東西:愛的期盼與憤怨的積累。從某一程度看,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自卑的地方吧。一自卑,就很容易失去自我。這個時候對愛是有很大的期盼的,可是愛而不得,憤怨也會積累起來,轉而一發(fā)不可收拾,很多悲傷的故事也是因為這般而發(fā)生。
其實我們做很多事情,就如同玩游戲。那游戲沒有什么含金量,也沒什么實際意義,然而我們卻成為了癡迷又疲憊的玩客。這和吃力不討好又有什么區(qū)別呢?所以啊,人在無端地浪費時間的時候,應該懂得懸崖勒馬,及時醒悟。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留下自己的.人生意義。
其實很多時候,平均就等于是一種不公平。比如拿跑步說;在同一起跑線上,有些人跑得很快,有些人跑得很慢,有些人則是中等水平。那如果要求人人都是中等水平,讓快的人慢下來,讓跑慢的人快起來,原來是中等水平的人是保持原來的速度嗎?這種平均是不是太強人所難,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有時候我在想,監(jiān)獄的意義是什么?是復制仇恨嗎?當然不是。是對人的一種心靈上的培訓,讓那個本身認識到自己的罪責,從而心里產生愛,去為自己所犯的錯誤贖罪。
經濟在日益增長,可是同樣的,地球日益枯萎,人間恨怨飆升。大自然具有極其強大的力量。人類應該對大自然懷有敬畏之心,如若是一味地索取,肆無忌憚,將追悔莫及。
生病的一種體驗,這種體驗讓人懂得滿足?人粤税l(fā)現(xiàn)不咳嗽時光的美好,不能走路發(fā)現(xiàn)可以活蹦亂跳的美好;飲食需要諸多忌口方知道可以胡吃海喝的美好。
愛是什么?愛是相互敞開。只有雙方相互敞開心扉,那才是愛的體現(xiàn)。好感和摸索,亦或者說是追求,那都只是喜歡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與愛無關。
在美妙的肉體唾手可得的年代,愛怎樣?孤獨怎樣?美妙的肉體唾手可得的年代,愛當然顯得難能可貴,孤獨當然顯得莫可名狀卻又真實可感,還無處不在。
人人都一樣,豈不是萬籟俱寂?所以每個人有其自身的特性,反而有一種百花爭放的感覺,那才是春意盎然的景象。
天堂是一種姿態(tài),是精神的恒途。如果天堂成了可以到達的目的地,那天堂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試想一下,到了目的地之后呢?人人都到了天堂的那個目的地,那豈不是又是另外一個社會,另外一個世界?難不成那個社會上的人或者說那個世界的人沒有貪念,沒有欲望了嗎?那人人又豈不是都一樣的完美了,那不是又是一種萬籟俱寂了?所以天堂是一種姿態(tài),是精神的恒途。人人才會為自己的那份信念,為這種姿態(tài),為這精神的恒途,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提升。
《病隙碎筆》讀后感 4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你可以在陽光下看到在風中搖曳的絢麗的花海,你可以在茫茫的草原上策馬奔騰,可以在浩瀚的大海邊享受海風帶來的絲絲涼意……但再溫暖的陽光也會被烏云所遮蓋,再美麗的花朵也抵擋不住狂風暴雨的侵襲。人生中也是有喜有悲,但在悲中能保持一顆平常心仍然保持對生活樂觀的態(tài)度,卻是十分不易的。
史鐵生是一位優(yōu)秀的作家,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但上帝卻和他開了一個玩笑,讓他在最美好的年紀失去了雙腿,但這還沒有結束,不幸的事依然在發(fā)生著,但病痛的折磨卻沒有把他壓垮,反而使他追尋到了生命的意義。
我曾學過他的一篇文章,寫的是他剛失去雙腿的那些日子,他就像一個失去了母親的孩子,仿佛失去了自己的靈魂,每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母親也是為他而白了頭,早早的就離開了他,離開了這個世界。萬幸的是,他在這段悲慘的記憶中走了出來,從他的《病隙碎筆》中,我們就能清晰的感受到他對生命的態(tài)度。
<病隙碎筆》對于史鐵生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散文隨筆集,還是一部充滿了生命體驗的人生筆記。因為經歷病痛的.他體會到殘破的生命讓自己寫作的時間愈發(fā)減少,所以不論病痛怎樣折磨著他的身軀,他都要盡力擠出時間一次次地喚醒因病痛而日漸麻木的心靈,對所在的世界和所處的時代進行審視,對生命狀態(tài)和人生意義進行思考。于是這些關乎人生命運的“成長”、“生病”、“愛情”、“金錢”、“生存”、“道義”、“信仰”、“死亡”等等諸多感悟文字就寫進了他的著作中。史鐵生沒有回避與躲閃生命必須正視的問題和必須開解的難題,而是調動了生命的全部激情與智慧給予一一地解答。正如他在書中寫到“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這游歷當然是有風險,但去大河上淋漓就安全嗎?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準備,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覺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敗都有一份光榮,生病卻始終不便夸耀。不過,但凡游歷總有酬報:異地他鄉(xiāng)增長見識,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險阻錘煉意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fā)燒了,才知道不發(fā)燒的日子多么清爽?人粤,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詳。剛坐上輪椅的時候,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shù)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戀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病痛將他折磨得體無完膚,但他依舊保持著一顆對寫作熱愛的心,堅持著對活下去的希望,他用平淡甚至是幽默的語調,述說著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疾病的抗爭;他體驗到的是人生的苦難,表達出來的卻是存在的歡樂和充實。
他在病痛中漸漸悟出了一條人生的道理:只有生病了才會想起沒有生病的好,只有發(fā)燒,才會知道不發(fā)燒的日子有多么愜意。他說“鐵生”二字暗含了某種說法是對他的懲罰,但我卻認為這是讓他能在病痛中活下來的寶物,讓他在危難中能夠保持本心。連被病魔纏身多年之久的史鐵生都這樣淡然地看待生命中的“不幸”,我又怎么能期期艾艾的過活呢。在遇到生活中的挫折你是否有像史鐵生一樣對生命的態(tài)度。若是我們能夠在史鐵生的文章中得到借鑒,那我們就能跟客觀深刻的看待我們的生活,得到更深的心靈感悟。
《病隙碎筆》讀后感 5
過年無聊,翻翻舊書找找事,一本帶著薄薄灰塵的病隙碎筆掉了出來。
我不喜歡閑著,我喜歡忙碌的生活,人一閑下來,難免會胡思亂想,多愁善感,變得悲觀起來,我不認為這是好事。但是作者因為身體原因卻不得不“閑著”,不過還好,他從胡思亂想中走了出來,變得不再胡思亂想,他從客觀上辯證的看待一些爭論性的觀點,然后引入自己的觀點,令他所寫的文字擁有他的思想。我喜歡他的文字。
靈魂在人死后到底還有沒有?人對神靈到底該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生活中的苦難到底給了我們什么?愛情到底是什么?……作者在文章中談論了諸如此類的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令我深思……
其實我有一大愛好——發(fā)呆。在發(fā)呆的時候我會放空自己的思想,天馬行空的想到什么是什么,至于文章中所提到的種種問題,其實我都想到過,但是卻從沒有想到那么深。
人不論是看待靈魂的有無還是對待神靈的態(tài)度,都有著一個明確的目的——功利。相信靈魂存在的人會認為現(xiàn)在所吃的虧是來世要補償?shù),但是卻從不安撫自己說是還前世的債,好像確信自己前世是好人,現(xiàn)在吃苦是為來世享福做準備的。其實這樣也好,為了來世享福,現(xiàn)在吃苦,這樣社會就和諧了,因為總還有一部分人是要現(xiàn)在享福的。其實對于福禍,我沒什么太深的.概念,我沒有遇到過太大的福事或太大的禍事,我的生活挺安詳,挺平靜,我很喜歡這樣的生活,我是個知足常樂的人。我不向生活祈求什么,因為我認為我該有的已經都有了,就算是沒有,我也不求,因為什么都是自己掙來的,不是別人施予的,求人不如求己,所以我不信佛,不信教,不去燒香拜佛做禮拜,我所信奉的只有自己的良心,做事平心而論,不愧對自己的良心,足矣。至于神靈,總有許多人是相信有,然后有很多人相信沒有,接著就此問題爭論不休,但是誰也不能證實或者證偽,所以就一直爭論到現(xiàn)在,而且我相信將會爭論到很遙遠的將來。對于這個問題,作者是相信有神靈的,但是他不祈求什么,甚至還為自己以前偶爾的一次祈求而羞愧,他不認為神靈欠他什么,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大的財富——希望,這是誰都奪不走的,雖然它不一定會給你帶來好運或者健康,但是它卻能讓你活著,堅強的活著;钪娜硕紤摳卸,因為“活著”是一個人得到的最好的禮物。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人活著最重要的三種感情:親情、友情、愛情。其中最為神秘,最令人憧憬的莫過于愛情了。愛情究竟是什么?“愛的情感包括喜歡,包括愛護、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還有最緊要的一項:敞開;ハ喑ㄩ_心魂,為愛所獨具!边@是作者的觀點,我看的很明白,雖然不一定能做好……可是與此同時,這世上該有多少癡男怨女看不透這道理,還有多少人是在玩弄這高尚的感情,我很疑惑,很迷!瓙矍槭嵌啻蟮木壏,是多么的來之不易,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不珍惜,不愛護?可惜,愛情來得不挑人,不是你在乎、珍惜就來找你的。
人生閱歷實在有限,所能想到的也就這么多了,再深的實在想不到了。所以文章到此為止了,至于思想,就繼續(xù)蔓延下去吧。
《病隙碎筆》讀后感 6
史鐵生先生說過:“有一回記者問到我的職業(yè),我說是生病,業(yè)余寫一點東西。這不是調侃,我這四十八年大約有一半時間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來,成群結隊好像相中我這身體是一處樂園!
在《秋天的懷念》一文中,我們體會到史鐵生先生面對病痛打擊最初的迷茫,他的脾氣變得喜怒無常,他一定是痛苦的。但在《病隙碎筆》中完全感受不到,亦或說是他看清了什么,明白了現(xiàn)實,從而使“他孱弱的心漸漸強壯了些的時候”他才寫下了《病隙碎筆》。
他不再像《秋天的懷念》中去抱怨生病。
他認為生病也是一種游歷:“異地他鄉(xiāng)增長見識,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險阻錘煉意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
不生病的時候總是挑嘴,什么都不愿意吃,一旦發(fā)了燒,歪倒在床上,一碗白米的粥都是清甜美味的。
遇到生活中的不順心的事誰不會抱怨呢?一些啰嗦的小事,不然就是像史鐵生先生一樣生病的大事。但是史鐵生先生幡然醒悟了:“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有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所以他抱未來以希望。在約伯的信心面前,沒有福樂做引誘,有的是接連不斷的苦難;在真正的信心面前,其實是一片空曠,除了希望什么也沒有。但在最后上帝還是把約伯失去的一切都還給了約伯,終于還是賜福給了那個屢遭厄運的老人。他說:“上帝不許諾光榮與福樂,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苦難,亦不可以放棄希望!
書中提到過他已故的好友周郿英先生。同樣是惡病纏身、高燒不斷。但他就這么閉上眼睛,從不呻吟,從不言死;用一分一分拼接出來的三年,誰人不為之贊嘆他的堅強?雖然他滿懷信心,但他最后還是離開了,這也不是對信心的嘲弄。史鐵生先生認為,信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難的時候才可以領受。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想起故人的經歷,或是自己也正在經歷著差不多困苦的過程,史鐵生先生在后面的隨筆中提到了關于生與死的思考。
我明白他不想紙醉金迷的活著,他也認為所謂死亡并不是消散于宇宙的虛無。它讓我想到了莊周。莊周亦是認為死亡并不是離開和消失,而是回歸了自然成為了氣、飄在天空的云、花草樹木和四季的風?赡芮f周更逍遙些,他擦淡了生與死的界限。
“所以一切塵世之名都可以磨滅,而"我"不死!边@是史鐵生先生最后給出的答案。
《病隙碎筆》中史鐵生先生的文字,寫出的是一本真正的救贖,也確確實實能看到史鐵生先生生命的光亮,他有一個滾燙的炙誠的靈魂,并將永遠飽含希望。
天地間的熱情不會寂滅,轟轟烈烈的消息也總要傳達,人是這熱情的載體,永遠存在。
《病隙碎筆》讀后感 7
這怎么辦?
這怎么辦?
這怎么辦?
要把這一節(jié)寫滿:這怎么辦?
或要用一生來問:這怎么辦?
人將聽見,那無窮之在莫不是:這怎么辦?
這怎么辦?這怎么辦?這怎么辦?!感慨史鐵生的深邃,更是嘲笑自己的幼稚。
史鐵生拖著病體,坐在輪椅生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問自己,問天問地,問生命的意義,問存在的價值,更問自己既已存在,怎么辦?
常見有人說這本書討論了“心魂”,我倒是不覺得對,也不能說不對。我想,史鐵生造出這么一個“心魂”,無非就是想以此寄托愛的哲理,史鐵生的愛是博愛,更多的是愛他。愛人,愛世界,甚至也要愛敵人。我最想說說的就是這個愛敵人,為什么要愛敵人?別人是你的敵人,你往往也會使別人的敵人,那么你希望被敵人無人性地對待么?我想,這便是最基本的尊重,尊重一個人的人權,哪怕他是敵人,當你尊重別人的時候,也就邁出了愛的第一步。
有位在網(wǎng)上認識的`朋友,十分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練字,寫詩,賦詞,也信佛教。有一次他問我有沒有信仰,我說我是無神論者,但是,無神論者不是沒有信仰,信仰也不是只有馬克思和宗教。為什么愛不能是信仰?為什么公平,正義,對別人的尊重不能是信仰?這些,就是我的信仰。我想史鐵生應該也是個不信教的人吧,因為他的書中既有耶穌,也有佛祖。他的一句話讓我非常受用“皈依并不在一個處所,皈依是在路上!比绻叛鲋皇且粋目標的話,當達成以后,你再怎么辦呢?放棄信仰,另尋它途?亦或是了無生氣地得過且過?我不是說有一個具體的信仰有什么不對,只是對于我來說抽象的信仰更能讓我“在路上”,而不是想方設法地“找處所”。
愛是個玄妙的東西,常常會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你覺得你愛別人,可別人不覺得你愛他,原因何在?我想,就是因為把愛當做了一個結果,一個彼岸,一個最終的抵達。須知愛是路上的幫助,是和信仰一樣的“在路上”。在路上交流,在路上體會,在路上給予和被寄予,用史鐵生的話說,只可以走向,卻永不能走到。
除了愛,還有苦難,陷苦難如史鐵生恐怕是我們一輩子也遇不到的,但苦難存在之合理就像幸運存在之合理一樣,為什么要有困難?其實在問這個問題之前,是不是更該問一句,為什么要有幸運?那些在生活的休止符前戚戚的人大多不會這么想,也許只有似史鐵生般在苦難中徘徊,才會這樣想吧。
有人說《病隙碎筆》沒有跋也沒有序是因為他的書是沒有辦法概括的,對于我來說也就是僅僅能在有限的方面發(fā)表一些淺見。史鐵生已駕鶴,就讓我們在他形散而神不散的文字中試著窺探地壇輪椅上那顆孤獨自問的心靈吧。
《病隙碎筆》讀后感 8
灰蒙蒙的天空下,死氣沉沉的四周長滿了一簇簇帶著尖刺的荊棘,一抹扎眼的鮮紅色在荊棘叢上晃蕩著,那是一只氣球。盡管四周危機重重,但它依然執(zhí)著地朝太陽的方向掙扎。這是我看完《病隙碎筆》這本書后腦中浮現(xiàn)出的史鐵生的一生。
史鐵生的一生,病痛接連不斷,此病未去彼病又來,讓人感覺他的未來像是一條陰暗而又長滿荊棘的長道,毫無希望可言。但他憑借著自己笑對人生,樂觀向上,苦中作樂的生活態(tài)度像一只帶著希望和夢想的紅氣球艱難地朝太陽的方向飛去。他不屈服于命運,與病魔斗爭,成為自己的`主宰者,用自己的雙手書寫自己的未來。
初讀《病隙碎筆》,我將史鐵生的一生比作是一部悲劇。他的兩條腿癱瘓了,雙腎因衰竭而停止了工作,又患上了尿毒癥,似乎人生的不幸都找上了他。醫(yī)院成了他的家,輪椅成了他的腿,疼痛成了家常便飯。我一邊閱讀一邊嘆息,感嘆他的人生怎么這樣苦!細細品讀后我才發(fā)現(xiàn)史鐵生雖然是一位躺在病床上的弱者,但他卻是精神世界中的強者;蛟S是因為上帝在為一個人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為他開啟一扇窗的原因吧!讓這個擁有悲劇人生的人懷有一顆喜劇人的心。他從接踵而來的病痛中懂得了生命的珍貴,滿足的幸福。他用一支筆書寫著他的人生感悟,用理性的文字表達他對疾病的抗掙,用幽默的語調述說他對生活的熱愛。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史鐵生用他頑強 的生命力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重寫了他的人生,我仿佛聽見了他對病魔的吶喊:“來吧,我什么也不怕!”看見他微笑著迎接明天。看完史鐵生的故事,回頭看看我已走過的時光,讓我不自覺地低下了頭。我擁有他望塵莫及的健康的身體,擁有比他多得多的時間,擁有他羨慕的青春活力,但是我卻讓這些東西沒有用武之地,讓它們在時間的長河里沉眠。我不懂得滿足,常常有了這樣就想要那樣,對自己擁有的東西常常視而不見,總認為別人擁有的才是最好的。我常常會感到不公平,認為自己是被這個世界拋棄的,殊不知是我自己拋棄了自己。史鐵生的一生如同氣球一樣脆弱、渺小,更何況在他前進的道路上布滿了可怕的荊棘,但是他沒有怨天尤人,他用一顆感恩的心去看這個世界,去尋找歡樂和美麗。
這顆紅氣球讓我從過去渾渾噩噩的生活中驚醒,讓我明白珍惜擁有的一切,懂得滿足,即使面前是長滿荊棘的長道,也要努力活出使自己渺小而又脆弱的生命讓世界因為自己的存在而有一點點不一樣的精彩。
暖洋洋的陽光下,生機勃勃的四周長滿了一簇簇盛開著的玫瑰花。湛藍的天空中,一顆鮮紅色的氣球在晃蕩中飄著,它將去往繁華鬧市,去往山川湖泊,還是去往田園鄉(xiāng)村……誰知道呢?這是我寫完這篇文章后腦中浮現(xiàn)出的史鐵生的一生。
《病隙碎筆》讀后感 9
“生命就是這樣一個過程,一個不斷超越自身局限的過程,這就是命運,任何人都是一樣,在這過程中我們遭遇痛苦、超越局限、從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毫不特殊!边@是史鐵生對生命的新看法。
《病隙碎筆》是史鐵生寫于生病治療間隙的片斷隨筆,語言十分通俗易懂,主要涉及到了人生、命運、愛情、金錢、道義、信仰等方方面面的思考,沒有特別精彩優(yōu)美的語段,只有作者于病痛的折磨中記錄下的文字和思考,是簡要的、是樸實無華的。
他在病中,領悟出了一種很現(xiàn)實的人生觀:“生病也是體驗生活的一種,甚或算得上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fā)燒了,才知道不發(fā)燒的日子多么清爽?人粤,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丟了?”他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他的醒悟引人深思:生在世上,我們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能不遇到困難;但我們也是幸運的,我們的經歷,豐富了我們的人生。人們都認為他是不幸的,但即使不幸,他也用他強大的內心、不屈于命運的勇氣、樂觀的精神、不卑不亢地在路上前行著。
當我們在抱怨命運的時候,他在開篇就給了我們一句對命運的闡述:“所謂命運,就是這一出‘人間戲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你只是其中之一,不可隨意調換!笔疯F生先生承認生活存在差異,接受上天安排的命運,不埋怨上帝的.不公。在他看來,老天為你關上了一扇窗,就一定會為你開啟一扇門。他也說過,“我覺得我是殘疾的,但有一個完美的夢境存在,那么這就成為我的信仰了。信仰和夢想差不多,沒那么多實際的好處,他只是給你一種心靈的安慰!彼冀K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希望,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抱怨命運呢?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句子就是我開篇所提到的,他雖然被病痛折磨著,卻也幸福著。他不甘心命運強加于他的苦難,將自己的經歷用筆記錄下來。他一直呼喚著光明的到來,不斷地探索生命的意義。
他這個人充滿著自信,充滿著陽光。他的文章給人以動力,讓我們不再畏懼苦難。他是一個令人敬佩的人,他的經歷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了解到生命是如此的珍貴和美好。
《病隙碎筆》讀后感 10
隨著信息時代、網(wǎng)絡時代、高科技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生活節(jié)奏在不斷的被加快。在這快節(jié)奏的生活里我們還能不能找回純真的自我?還能不能沉下心來仔細思索生命的真諦?最近我讀的一本書—《病隙碎筆》給了我答案。
讀這本書并非偶然,而是出于對其作者—史鐵生的敬慕。一個一生與病魔相伴且始終抱有“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并用一篇《我與地壇》感動數(shù)億中國人的人,其作品我相信也是像其人一樣有著品味不盡的內涵,于是我與《病隙碎筆》相識。
《病隙碎筆》是史鐵生在生病治療時期的點滴感悟,語言平易近人,苦苦思索著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
當我們在抱怨事命運時,史鐵生開篇第一句便給了我們最深刻而徹底的對命運的闡述!八^命運,就是說,這一出‘人間戲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隨意調換!蔽覀兂B犝f,“人生如戲”,史鐵生把生活比作戲劇,詮釋得十分準確。生活,原本就是由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運來組合的。每個人的命運不同造成了人生的差異,才顯示出生活的五彩繽紛。所以史鐵生承認生活存在差異,接受上帝安排的命運,不埋怨上帝對自己的不公。從那些洋溢著陽光的文字里,我們可以看到,對于病痛、殘疾,他并沒有自卑與怨恨,而是以他豁達樂觀的心態(tài)理智的去面對。一個每隔三天就要做一次透析,躺在透析的床上,看鮮紅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的走——從他的身體里出來,再回到他的身體里去的人,他如此堅強的活下來,并將他的感悟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抱怨命運呢?
當我們在貪生畏死之時,史鐵生卻在設想他的墓志銘,他說用徐志摩先生《再別康橋》里的一句再合適不過:我輕輕地走,正如我輕輕地來,掃盡塵囂,并說,“既然這樣,又何必弄一塊石頭來作證?還是什么都不要吧,墓地、花圈、挽聯(lián)以及各種方式的追悼,什么都不要才好。讓寂靜,甚至讓遺忘!
曾經看著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抱有的只是一種同情和心酸,但在看了這本書后,對于他們,又多了一份敬佩。他們有著比我們普通人多出幾百倍甚至是幾千倍的勇氣,這種勇氣,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看一部電視劇可以讓麻木的心靈暫時激蕩一下,而讀這一本好書帶給我的我想怕是對心靈一生的觸動。《病隙碎筆》讓我對生活、對人生產生新的思考!
《病隙碎筆》讀后感 11
時時堆成月月、月月度成年年、年年成就此生的華年。人的一生由無數(shù)個瞬間堆砌而顯得漫長。缺失亦或是改變了哪個瞬間,都不能算是一個人!拔医浻晒怅帲浻缮剿,經由鄉(xiāng)村和城市,同樣我也經由別人!睂懴逻@段文字的史鐵生正拖著殘缺的身軀在苦渡時光,他又在經由人生的哪個階段呢?
命運不斷地給史鐵生施加苦難——十八歲延安插隊、二十一歲癱瘓、之后是“褥瘡”、而后是尿毒癥!疤鞂⒔荡笕斡谒谷艘,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在傳統(tǒng)的思想中,“苦難”似乎成為了交換功名與成就的“工具”?墒疯F生認為“不斷的苦難”,是不斷努力的原因、是信心的原則。他借用《圣經》中約伯的故事來闡述他所認為的“苦難”:經歷了苦難并不意味著成功?嚯y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人需要去經歷那些挫折,去承受苦難,盡管這會讓一部人放棄但并不與之后的成功掛鉤?嚯y是這大千世界的一部分,是我們無法躲避、無法逃離的'。
“人不可逃避苦難,亦不可放棄希望。”因為殘疾而消沉的史鐵生在荒蕪的院子中獲得了生命的感悟。“人有一種壞習慣,記得住倒霉,記不住走運。”還好,史鐵生不僅記住了自己所承受的苦難,同樣,他也記住了自己擁有的幸福。他獲得人生真諦的經歷我無法切身感受,只能從他的文字中推測些許。也許,這份讓史鐵生悟徹的人生真諦便是“遭遇痛苦”、“超越局限”而后“感受幸!。
“苦難把我推到了懸崖邊上,它就讓我在這里坐下來,欣賞這岸邊的云興霞蔚,唱支歌給你聽!辈恢獣,史鐵生是否也如這般豁達呢。
從牙牙學語到晚年秉燭,人生,不過短短數(shù)十年?蓵r間的流轉,不僅埋葬了過去也創(chuàng)造了新生!耙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痹谑疯F生的觀念中,死,似乎并不是一件可怖的事。相反,他認為這是所有生命必然的結果!罢l說我沒死過?出生以前,太陽已無數(shù)次起落,悠久的時光被悠久的虛無吞并,又以我生日的名義卷土從來。”
生命總是脆弱而又堅韌的。脆弱到一場雨,便可以讓一個鮮活的生命無限接近死亡;堅韌到可以在這般黑暗的世界朝著僅存的希望活著。史鐵生曾說自己的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才寫點東西。他這句話看似打趣,可也透露出無限的心酸。史先生飽滿而完整的精神已經超越了肉體帶給他的局限。
《病隙碎筆》讀后感 12
談及史鐵生先生,我想大部分人涌上心頭的是敬佩與憐惜之情;蛟S是天妒英才使他命運多舛,但毋庸置疑的是史先生仍是我國文壇中難以逾越的存在,接下來要談論的便是他的《病隙碎筆》一書。
《病隙碎筆》顧名思義是為在與疾病抗爭的閑隙中所寫下的零碎筆觸。書中記錄著他是如何看待兩個自己一個被疾病纏身,一個擁有自由靈魂,也流露出作者以猶在另一個世界的角度對生活、人生的理解與思考。不得不驚服,非同尋常的生活閱歷給了他卓越而深遠的感悟與見解。
書的開始便談及約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約伯的信心前面沒有福樂作引誘,有的倒是接連不斷的苦難,其中的約伯何嘗不是史先生呢?他將自己生命的不幸,樂觀地表述為追求約伯的信心。反觀當下,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苦難與福樂都是我們要接受的全部,不能僅活在被拿掉苦難的世界。
人不是茍死茍活的物類,不是以過程的漫長為自豪,而是以過程的精彩、尊貴和獨具愛愿為驕傲的,哪怕身陷囹圄,史先生也要努力地表達內心對生活的渴望,以及對向上的生存向度的追求。
史鐵生的偉大不單在于他個人的文學建樹,更在于他熱衷于以身試教向普羅大眾發(fā)出號召。他以自己身臨其境所特有的說服力去拯救那些迂腐以及死掉的.思想。他所展現(xiàn)的不單是自己對命運的反抗,更是對大多數(shù)人的救贖。
當然,囿于見識有限,想要完全讀懂史先生對人生的參透還言過尚早,但哪怕我們所能讀出的僅是皮毛,也已是極大的受益匪淺了。
史先生在書中對生命這樣解讀,生命是一個不斷超越自身局限的過程,這就是命運,任何人都是一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遭遇痛苦、超越局限,從而感受幸福。試問,有多少人能像他這般淡化苦難并且超然物外。大多數(shù)人缺少這份透徹地看待生活的能力,從而使他們走了彎路,甚至漸行漸遠。
在這個越發(fā)傾向于自我的時代,人們越發(fā)擴大地去捍衛(wèi)自己的利益,沒有人愿意去吃虧,于是不免淪落得更加物欲化,不免遺忘丟失掉幸福的真諦。
我們要仰望星空,但我們也得腳踏實地,適當?shù)胤怕椒トニ伎忌囊饬x,去捫心自問初心何在。是我們改變世界而不是世界改變我們,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急功近利,會讓我們的人生路清晰很多。
從這本書中獲得的是超越文字的力量,是相見恨晚的領悟。
《病隙碎筆》讀后感 13
“生病”這個行為最終會走向兩個結局,一個是痊愈,一個是死亡。
可能是當一個人躺在床上時身體的其他地方無法活動,所以思想就能變得格外活躍。當一個人每天都面對的是相同的情形,相同的生活,思維會開始掙扎。在《病隙碎筆》中作者以非常常見的事物引出兩面的思考。
很顯然思考的問題都是由“死亡”引申出來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每個人出生都在向死亡奔赴,盡管聽起來很悲觀。我怕鬼,膽子小,卻也看過不少鬼神題材或是無限流的作品。不排除有美化和劇情需要,這些作品里所表現(xiàn)的和傳達的都是“死”不是盡頭,活著的人生依然是最重要的,“向死而生”。人的生命真的`是一個輪回嗎?不一定。但把握當下一定是最重要的。
每個人從出生起就開始走向死亡了。有個故事這樣講:有個地主家里生了孩子,村民到他家道喜。第一個村民說:“這孩子以后是有才識的!钡诙䝼村民說:“這孩子以后是會富貴的!钡鹊阶詈笠粋村民,祝福的話都被說完了,他說:“這個孩子以后是會死的!焙髞硭悔s了出去。他說的不是實話嗎?只是人都不愿意聽罷了。好好地活在世上,誰又愿意去面對幾十年或百年以后的事情。但是也有人必須去面對,比如史鐵生。我無法感同身受那種受病痛折磨的煎熬,血液透析和輸液這些都是看著畫面、聽著名字都會很痛的;蛟S死亡是一種解脫,但能夠活著,盡管痛苦也少有人想面對死亡這道坎。我認為史鐵生是怕死的,怕疼的,僅管他依舊能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成書,語氣似是平淡。我愿意將其理解為說服自己走向死亡的過程。無論一個人的心里是貪還是無欲,作的善還是惡,都是因果,活著做的事是因,死后自己臆想到的是果。
讀這本書一開始,我確實難讀懂,不理解。每天被病痛折磨、被死亡威脅,何以寫出剖析人心的語句。后來外公也生病去世了,再讀書中的語句就十分不同了;厝⒓釉岫Y那天守到半夜,家里人在長安街的空地上少了很大的紙房子。外公的硬骨頭終究是被病痛磨沒了,紙房子的骨架也似失去生命般散架。燒成灰燼的東西會到天上去,給已故的人在天上用;鹪岬臅r候我和表妹都不敢看,家里的大人都很悲傷。媽媽靠在我的肩膀上,看著骨灰盒抹眼淚:“怎么會只剩這么小一盒啊……”
那么葬禮這些儀式又有什么實質的用處嗎?我覺得不會有。這些行為不過是給活著的人安慰。外婆那天熬到十一點多還要堅持親自去看紙房子燒完,送到天上去。雖然沒有看到,熬不住睡著了,但這對她真的很重要了。
《病隙碎筆》讀后感 14
最早知道史鐵生這個名字,源于中學語文課本里他的一篇文章“我與地壇”,那時候只知道老師要求背誦某些文字非常優(yōu)美的段落,背誦的過程中自己會把那段描寫立體化,在腦海中編織一個個唯美的畫面,還能驚嘆作者在悲慘的境地下對于生活的觀察竟那般細微。但無法體會一個命運多舛的人要寫出如此輕盈、唯美的文字需要多大的勇氣,內心做了多少掙扎與嘆息,才能化悲痛為文字的力量。
再次接觸史鐵生,這個斷腿又罹患尿毒癥的殘疾人,在病中對生命的思考格外深刻,把這些思考集結成書,就是《病隙碎筆》。其文字流暢,感情真實不做作,好像在寫個體命運的悲慘,又處處透露著抽象的終極關懷,因為人人都會生病,感冒發(fā)燒、小病小痛之后才知道健康的可貴,所以一個健康人依然能對一個殘疾人寫出來的文字“感同身受”,這大概就是文字之美吧。
在這篇隨筆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對上帝的思考,作者一定是看過《圣經》的,所幸自己已將《圣經》粗淺讀過一遍,能夠理解他說的那句話:“生活,正如上帝指給約伯看的那樣,從來就布設了兇險,不因為誰的虔敬就給誰特別的優(yōu)惠”。上帝因為“魔鬼”撒旦的挑撥,想要試探下他眼中的.義人約伯對自己的忠誠度,結果用個各種方式降災給約伯,折磨他的肉體、剝奪他的財產、離散他的子女,這個過程中還有約伯的三個好友不斷的勸說約伯,叫約伯離開他的上帝,別再信仰上帝,約伯卻一一回絕了,依然對上帝不離不棄,依然虔誠的信仰上帝。這些行為上帝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撒旦只好悄悄隱退,原來上帝看上的義人果然名副其實。上帝一高興,就把那些原本屬于約伯的幸福統(tǒng)統(tǒng)恢復。
帶著病體,史鐵生看到了世間的苦痛兇險并不因為自己虔誠祈禱而減少,對別人也一樣,這樣想過之后他就可以釋懷了。這句話擴展到普通人身上也一樣,不要對自己不好的遭遇自怨自艾,因為上帝給每個人的關愛或災禍是無法回避的。但這好像又有宿命論的嫌疑,且透著極度的悲觀。史鐵生以這個例子來安撫心靈,是在喚醒自己對生活的勇氣。在這個意義上,他又是樂觀的,盡管這種樂觀充溢著悲劇色彩。史鐵生也能對生活抱有希望,我們這個健康人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但史鐵生只看到上帝降災給約伯,卻沒有看到上帝恢復約伯幸福的一幕,可見有些人注定是上帝的“選民”,有些人注定是上帝的“棄民”,作為上帝的選民,即使會“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但這是上帝有意“降大任于斯人也”,終會“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結局總歸是好的。而一旦成為“棄民”,則無論如何努力進取,如何虔敬的祈禱,都無法擺脫被上帝拋棄的命運。由此我又要說,上帝其實是不公平的。史鐵生只看到上帝公平的一面,是要正視自己的遭際,要安撫受傷的軀體與心靈,可為什么他沒有看到上帝不公平的一面?是無意,還是無奈?真的存在上帝嗎?
《病隙碎筆》讀后感 15
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史鐵生的《病隙碎筆》,剛看了幾頁,已被作者那種寫作與生命完全同構在一起的語言所吸引,竟用了能用的全部時間把這本散文隨筆集看完,深深為他那深遂的思想和堅強的意志所感動。
他,一個雙腿癱瘓,雙腎衰竭而停止工作,又患上了“尿毒癥”,人生的苦難幾乎都找上了他,而他,卻在那輪椅上,用生的意志探尋著生命的終極意義;用理性的文筆,甚至是幽默的語調,述說著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疾病的抗爭;他體驗到的是人生的苦難,表達出來的卻是存在的歡樂和充實。
他在生病中,領悟出一種很現(xiàn)實的人生觀: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上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fā)燒了,才知道不發(fā)燒的日子多么清爽?人粤,才體會到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詳。他后來患了尿毒癥,經;杌枞徊荒芩枷耄顾討涯钇鹜諘r光,他醒悟到,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他在談到“精神”時寫道:精神,當其僅限于個體生命之時,便更像是生理的一種機能,肉身的附屬,甚至累贅。但當他聯(lián)通了那無限之在,追隨了那絕對價值,他就會因自身的局限而謙遜,因人性的丑陋而懺悔,視固有的困苦為錘煉,看琳瑯的美物為道具,既知不斷地超越自身才是目的,又知這樣的超越乃是永遠的過程。這樣,他就再不是肉身的附屬了,而成為命運的引領——那就是他已經升華為靈魂,進入了不拘于一己的關懷與祈禱。他不甘心命運強加于他的苦難,把心靈托付給筆,把痛苦與煩惱凝聚在筆端,不斷地叩問生命的意義,用支離破碎的身體闡述著健全而豐滿的思想,呼喚光明的到來。他已經把寫作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他已找到一種方式,以他殘損的身體表達他美麗的心愿,可以為愛的祈告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乃至獨領風流的語言;蛘哒f,他已經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寫作。
我認為《病隙碎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作者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與歡樂。在書中,他用睿智的語言,犀利的文筆,把自己的靈魂一一解剖開來,照亮讀者的內心,這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而他做到了,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他要為殘疾的肉身續(xù)上一個健全的心途,為隔離的靈魂開放一條愛的通路,他的碎言碎語就是懷著這樣一種崇高的理想開始的。作家韓少功評論《病隙碎筆》說:“《病隙碎筆》幾乎是一個愛好科普知識的耶穌,一篇可以在教堂管風琴樂柳中朗讀的童話,是一種在塵世中重建天國的艱巨努力!
當我把書的最末一頁看完,輕輕地把書合上的時候,我覺得意猶未盡,此書的碎語拼湊起來不就是一部生命體驗的百科全書嗎?就好比一個漂亮而好吃的美食拼盤,給人視覺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悅,又有一定的實用性。當我把書的最末一頁看完,輕輕地把書合上的時候,我已經被它感動了……
《病隙碎筆》讀后感 16
早就聽說史鐵生,僅僅知道他是一名殘疾作家,我想一定是和張海迪、海倫一樣身殘志堅的人物吧,卻從來沒有想過非要看他的作品不可。今年暑假,我認真讀了竇桂梅的教學實錄,最讓我感動的就是竇老師教史鐵生《秋天的懷念》那篇文章,那是第一次為教學實錄而感動落淚——此前,我只是把名師的教學實錄當作經典教案,為賽課、開課而臨時抱佛腳罷了。因此,我便下決心無論如何也要看看史鐵生的作品:《病隙碎筆》!
暑假看了一遍,只覺得文字不多,但很深沉!有些地方生澀難懂,因此只是半半拉拉讀了。
開學之后,一直忙于教學,也少有閑情讀那本書了。
再讀《病隙碎筆》是在快過半學期之后,因心情極糟糕無法排解,所以隨便拿本書看看,沒想到卻讓我讀懂了自信——我當時最不能擺正的心態(tài)。很清楚地記得那段日子我活得稀里糊涂,整天昏昏然,像被煙霧籠罩,看不清楚前面的路,不知道該往哪里走,也不知道該停在何處,上課的時候,我感覺不到學生跳動的心,感覺書本離我好遠好遠。我不再相信自己,我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即使我看見學生認真專心地聽課,我依舊覺得他們是差生!我不再相信自己的教學風格——即使激情四溢也是粗枝大葉,沒什么可圈可點的。那段時間我深刻感受到一個沒有自信的'人活著是多么得可憐、可悲。我也深刻地體會到如果一個老師很用感情地教一個看不見任何希望的班級是多么的痛苦!最好的解脫方法該是麻木吧。我很迷惘!
可史鐵生說得好:
重病之時,我總想起已故好友周郿英,想起他躺在病房里,瘦得只剩一副骨架,高燒不斷,潰爛的腹部不但不愈合反而在擴展……窗外陽光燦爛,天上流云飛走,他閉上眼睛,從不呻吟,從不言死,有幾次就那么昏過去。就這樣,三年,他從未放棄希望。現(xiàn)在我才看見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信心。三年,那是一分鐘一分鐘連接起來的,漫漫長夜到漫漫白晝,每一分鐘的前面都沒有確定的許諾,無論科學還是神明,都沒給他寫過保證書。我曾像所有他的朋友一樣贊嘆他的堅強,卻深藏著迷惑:他在想什么,怎樣想可能很簡單:他要活下去,他不相信他不能夠好起來。從約伯故事的啟示中我知道:真正的信心前面,其實是一片空曠,除了希望什么也沒有,想要也沒有。
但是他沒能活下去,三年之后的一個早晨,他走了。這是對信心的嘲弄嗎?當然不是。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許諾,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維,它的恩惠惟在渡涉苦難的時候可以領受。
終于,我讀懂了什么是自信?就是絕望徹底依舊微笑面對!曾經以為只因有收獲,才要自信努力地前行,那種努力才是有價值的,現(xiàn)在才明白不是任何努力都有價值,縱使今天你走的這條路是死路,也要學會微笑地面對!人的一生并不都是圓滿!
感謝這本書,感謝史鐵生,讓我重新面對我自己!
《病隙碎筆》讀后感 17
望著接踵而至的,懷著各種愿望來這里祈福的人們,突然想起了一本書中的一句調侃:“為求實惠去燒香磕頭念頌詞,總讓人擺脫不掉阿諛,行賄的感覺!眲偛饺敕鹛玫奈业拇_是被佛祖的莊嚴肅整所震撼了,但不一會兒這種心情就被一種急功近利的欲望所取代了,想來佛家相信只有滅斷諸如貪、嗔 、癡的欲望才能使苦難不復存在,而我們卻恰是為了滿足欲望才來到了佛祖面前,以為自己懷揣的是無比虔誠的心,卻已犯了大忌。好像書上的話是我們真真的寫照,頓覺充滿諷刺。
史鐵生,我反復地咀嚼著這“鐵生”二字,一個因雙腿癱瘓而投身寫作的人;蛟S上天給了他過多的信任,讓他經受著磨難卻依然堅強的活著。很難讓人相信以上對于拜佛這事兒的看法竟出于他的文章。甚至于輕松地說他的職業(yè)就是生病,業(yè)余寫點東西。對于一個有著這樣經歷的`人來說,沉郁、沮喪才是人們對他的認識,可在《病隙碎筆》中,讓我感受到的卻是一顆善良、智慧、自我的心。擁有化苦難經歷為人生哲理的本領,用一支筆馳騁在依舊充滿生命力的大地。
他說人生是一出充滿矛盾沖突的戲劇。我們都是不能隨意調換的其中的演員。許多人會看著別人一帆風順的高升而感嘆“我怎么這么倒霉!”滿腦子都是平淡如水毫無生氣的劇情,即而繼續(xù)過著無聊的日子,哪天若是碰上件好事還能感嘆一句“我其實很幸運!”不過這樣的時候畢竟少,在一句句的“我怎么.....” “我其實.....”中人生也就落下了帷幕。有人在摸爬滾打了一輩子后或許連我為什么活著也不知道,用盡一生卻始終換不回一個確切的答案!吧咸鞛槭裁创疫@么不公!”在人世走一遭后卻是這樣憤世嫉俗的離開。
但史鐵生說不,上天對每個人都很公平!他雖然剝奪了 “我”奔跑的權力卻讓“我”與生命的真諦更接近,這就是為什么盲人的聽覺總比一般人的伶敏,生命有他的安排,正如司馬遷,孫臏一輩,殘缺的身體阻擋不了他們對生命響亮的回答。好像一根西瓜藤上結越多的西瓜那么這些西瓜得到的養(yǎng)分就越少,自然收成就不好。生命的道理也正如此,有所得必有所失,上帝在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其實生命的答案就在于我們自己能否堅信我們能活著并頑強的活著,人可消滅,但打不敗,打不敗的才是可貴的對生的意志。
我常常想當一個人面對自己身體上的殘疾時得需要多大的勇氣,但看了《病隙碎筆》,我明白了最難的不是要“接受”這個事實,而是在接受這個事實后,又能從心的角度重新站起來,正是史鐵生用不完整的身體撐起的這一片完滿的天空,讓我們這些迷惘,急躁的人找到了一個能真正審視如何活著的機會,生命給我們每個人的提問都不一樣,怎么樣去回答生命拋給你的問題正是我們對生命的態(tài)度,于是,不再苦苦追問“公平嗎?”“為什么?”我會抓緊每一寸的時間,繼續(xù)、和繼續(xù)的繼續(xù)。
《病隙碎筆》讀后感 18
《病隙碎筆》記錄了史鐵生在尿毒癥透析的間隙對人性、愛情、信仰、道德等諸多問題的思考。讀之余,內心激蕩,我的靈魂隨著他的靈魂顫動、顫栗,追隨之余也引發(fā)了我深刻的思索。
“痛苦和幸福都沒有一個客觀標準,那完全是自我的感受。因此,誰能夠保持不屈的勇氣,誰就能更多的感受幸福!笔疯F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樣,鐵生,像鋼鐵般的生長,他不屈的勇氣和堅忍的意志,打動了無數(shù)的人。我相信,追求幸福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區(qū)別在于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具體來說,由于每個人的相對價值觀不同,而且沒有一個絕對的價值觀,就是還沒有一個價值觀可以得到大家絕對的認同。所以,不同的人對幸福的標準自然是不同的。叔本華認為,幸福和快樂是消極和虛無的,而痛苦則是永恒的。這點我很認同,我們能夠改變的是對痛苦的態(tài)度,把人生視為歷練的旅程,把痛苦視為理所應當?shù)拇嬖,這樣我們不會被苦難打倒,反而會像破繭的蝴蝶,涅槃的鳳凰,絢爛。
“睜開白天的眼睛,看到很多人很多事都可憎。睜開夜的眼睛,才發(fā)現(xiàn)其實人人都在苦弱的掙扎,唯當互愛!鄙畋揪筒蝗菀,只要在生活,痛苦便隨之而來,而且還在不斷延伸。你的痛苦,我也有,他也有,古人有,今人有,不同地域的人也都有。那只能是以我心,換你心,才不負這苦痛,才能不負來這人世走一遭。寫到這里,主題也便明了了,愛是人類唯一的救贖。
“死是一件無需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笔疯F生對死有獨到的看法,可能因為他離死神很近,比大多數(shù)人來得更近。他認為死亡的.只是肉體,而靈魂是永恒的,在飄渺、虛無的境地里飛翔。靈魂不死,是人類最高級的猜想,F(xiàn)在還沒有任何的科學證據(jù)證明靈魂不死,但是呢,也同樣沒有證據(jù)證明靈魂會隨著肉體而死亡。我自己對這個問題并不執(zhí)著,我不會因為希望靈魂不死,便就相信靈魂不死。所以,我對死亡的態(tài)度是以一顆平和、淡然的心來看,死亡不可避免,我相信肉體死亡之后便無意識了,所以不必害怕死亡之后的事,因為你不會有害怕的感覺了。既然如此,那就是輕輕的來,輕輕的走,在過程中享受精彩的人生。
禪宗中有個詞叫“明心見性”,用心理學解釋就是讓處在冰山一角下面的無意識盡可能的顯現(xiàn)出來,進入意識當中;用文學來解釋就是在人生這幕劇中,盡可能多的做觀眾,而少做演員。真正的英雄,是把這世間看的透徹,而仍然以一顆博愛的心來對待世人。史鐵生,我想,他做到了,他經歷了為數(shù)不少的苦難,他的靈魂在高處、遠處、旁邊冷靜的、淡然的觀察著肉體的他,他的靈魂始終處在觀眾席的位置,看著他的肉體,仿佛那只是一個臭皮囊,關他史鐵生什么事呢。
我敬重他,敬重他海一般的深沉,山一般的厚重;敬重他深刻的思想,寬大的胸懷;敬重他在朝圣者的道路上的堅定,勇往直前,敬重他一顆悲天憫人的心。
【《病隙碎筆》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史鐵生《病隙碎筆》11-07
病隙碎筆讀后感04-30
《病隙碎筆》讀后感04-30
《病隙碎筆》讀后感09-11
病隙碎筆讀后感09-12
病隙碎筆讀后感7篇01-24
《病隙碎筆》讀后感400字02-10
《病隙碎筆》讀后感10篇02-22
《病隙碎筆》讀后感(10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