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魚翅與花椒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魚翅與花椒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魚翅與花椒讀后感1
這是一本有關于中國美食的書,英國人扶霞寫的很好,譯者雨珈翻譯得也非常好,生動又真實。
我驚訝于這本書涉及到很多有關食物的古文以及時代背景,閱讀過程中一度感慨扶霞太厲害了,追根溯源,得對一個事物多感興趣才會去了解食物的過去,同時令我驚訝的她還是在烹飪學校學習過的廚子,廚藝非同一般。
她把自己在中國的經(jīng)歷寫成了一本書,從一開始的為了禮貌和迎合當?shù)厝硕砸恍┕之惖氖澄,到最后完全接受中國的飲食文化,在牛津自己家吃自家菜地的菜蟲,這中間有一開始的.抵觸,在桌布上偷偷摸摸擦沾到皮蛋的筷子;到逐漸增長的好奇,去烹飪學校學習川菜;到癡迷與熱愛,出版川菜食譜,傳承弘揚中國美食文化,跑到偏遠鄉(xiāng)村尋覓美食,還到花椒之鄉(xiāng)-漢源尋找娃娃椒——花椒;再到后來的彷徨迷茫,甚至厭煩 ,食品安全問題或者說更多的是中國人奢侈俗艷自私的餐桌習慣讓作者突然感覺到強烈的矛盾,無奈以及失望;最后在揚州找回了最初的癡情,像她說的“我在揚州看到了希望,中國的未來也許不只是大肆蔓延的資本與白金”;最后堅定了自己的態(tài)度和立場,英國家里的一只小小的菜蟲讓作者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jīng)是“中國人”,不是像一開始的為了禮貌和迎合來吃之前會覺得是怪異的東西,而已經(jīng)發(fā)自內心地覺得這就是美食。
像譯者說到的,最令人感動的莫過于 “‘文化沖擊’到親身體驗后 ‘文化認同’的過程”。值得好好讀的一本書,我也喜歡花椒。
魚翅與花椒讀后感2
這是真誠的歪果仁寫的書。
上海譯文的歪果仁寫中國系列讀了不少幾本的,真正讓我覺得好的只有何偉還有扶霞。兩個人的好是不一樣的。何偉著墨不多用理性帶溫度的筆觸勾勒出他眼中的`中國。高速發(fā)展,沒有尊嚴,每個人都在趾高氣昂地浮夸或者茍延殘喘。太過理性和尖銳的語言。刺中的是這個國家最深層的語言,何偉是一個人道主義記者。他的語言也是。因為他的職業(yè)能力,所以我們才有幸讀到姜文脫下面具,真誠回應對于鬼子來了以及他本人的誤解,然后不無深沉地感慨,我們要改變的是土壤。
大概就是因為這句話,以及姜文這么多年的行為,他成了我心里性感又世故的中年老男孩的代表。有點渣,有點油膩,甚至偶爾有點“娘”,但是又有一種在男孩和男人之間的味道…意味不明地吸引我…
扶霞和何偉不一樣。她是真誠又寬容的。正是因為真誠,所以她在書里不掩飾又委婉得說出了她對于湖南人的毛刺兒,和四川人火爆但是不經(jīng)意體貼和熱情以及優(yōu)雅舒展不同。湖南人的辣是直接,盲目自夸自大,小肚雞腸市儈。北京人上層大嚼華而不實的魚翅燕窩,下層吃的下水呼呼弄弄帶著處理不精細的腥臭,飄滿了北京蒼蠅館子的上空惹人作嘔…而西北的邊陲,農(nóng)村熱情好客但是毫不尊重人的尊嚴和隱私,惹得扶霞簡直想放聲大哭。
扶霞是寬容的。豆瓣的er有評論說,扶霞只不過是兩頭討好。他們不曾看到扶霞對東西方飲食細節(jié)的對比其中的苦心。扶霞是真的真誠者,所以才對于兩方差異啞口失笑,想要盡力彌合并且打動誤解的雙方,可惜大部分時候事與愿違…但是正因為寬容,所以才會吐槽深刻中不失俏皮。何偉是職業(yè)素養(yǎng)和眼界能力高,扶霞是溫柔又真誠。所以每一樣都讓人覺得有溫度。
魚翅與花椒讀后感3
作者對中國飲食的熱忱毫不遜色于本地居民,因其描述還參雜著奇聞異事更添加不少趣味。這本書雖然是以外國人的視角來描述,卻引發(fā)了很多國人的共鳴。究其原因,一則是因為作者發(fā)自內心的對中國飲食的熱愛。由于熱愛,才有了那么多真情實感的投入。熱愛激發(fā)好奇心,才有了后面的實地考察,才有了自己下廚的摸索實踐。二則是由于作者本身的文化底蘊和親身體驗,文章中有很多引言來自我國古代名篇,引經(jīng)據(jù)典均有所依。其在四川和湖南等地的親身經(jīng)歷更是給作者提供了豐富的一手資料。
中國大江南北的`美食固然別有滋味,扶霞這一路,以食物為線索,穿起了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體現(xiàn)了她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風趣的個性。網(wǎng)上對《魚翅和花椒》的介紹有些片面。這本書雖然大部分篇幅說到了四川,可也還說了湖南、甘肅、揚州、福建……
扶霞從初到成都,什么都不敢吃,到最后連一個菜蟲也不放過,從而可以看出,她被中華文化同化得相當徹底,很多普通中國人都不敢吃的東西都不在話下,有時被一句入鄉(xiāng)隨俗,嘗一嘗,試一試給徹底蒙騙了,不吃,不可能的,沒有不被美食俘虜?shù),可見,美食,不分男女,不分國界,對每一個人都很有吸引力,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嘛,而現(xiàn)在,她還沉浸在中國美食當中不能自抜,的確,中國菜特好吃,特別是川菜,想一想都讓人垂涎三尺,欲罷不能…
魚翅與花椒讀后感4
本周的第二本書。
不是很認真的讀完 了,一半時間是在上下班的路上聽完。
吃貨看著文字腦補出了舌尖上的中國和風味人間的配樂+配音+熱氣騰騰的鄉(xiāng)野小食,弄堂小館,饕餮盛宴+煙火氣滿滿。
讀書很大的原因是,人們習慣于用固化的眼光和思維看待人、事及萬物 ,沒辦法,跳不出,跳的出的是圣賢。所以通過別人的文字,能看到很多自己看不到的東西,一些是自己未見過的,一些是見過但沒看過另一個角度的。
書里的不少菜式,中國人見過吃過,但從扶霞的書里看出了許多不同。書里的'老成都因為世事變遷,見不到了,借著扶霞的眼睛看到了,也很好玩。
另一方面,九十年代的中國似乎又洋溢著滿滿的生機與樂觀。之前那種功利主義、禁欲主義、千篇一律的呆板與單調乏味消失不見。全國上下都在動起來,十二億人團結一心、一致向前。在英國,哪怕拆除一棟破舊的老樓,我們都會煩惱苦悶。而在四川,他們一路揮舞大錘,把整座城市都拆平了!這無所顧忌的信心讓人不得不佩服。他們堅信,未來會比過去更好。
如上,扶霞也寫了許多……嗯……其實看著蠻悲哀的事,閉塞的小村,野味的捕殺,造假售假,對洋人和洋文化的抗拒和不信任,對老建筑老文化不由分說的扼殺…
看了更想去成都系列。
不必太認真的一本書,消遣很好。
越看越餓,不宜深夜閱讀。
魚翅與花椒讀后感5
1.前面一半很不錯,后面一半像知乎。
或許是我境界太低,只喜歡跟我自己一樣階層的市民審美,越接地氣越好。前一半內容,是作者二十五六歲一文不名來中國留學的時候寫的,剛好是黃金年齡,遇到的開放時代,城市舊改還沒有開始,半新半舊,所有都是剛剛好。成名以后再看21世紀初的中國,視角非常中產(chǎn)階級化,內容也很不錯,拿來看看也很好,就是有點難共情。
2.知識的'關聯(lián)。
年紀大一些的好處是,看書越發(fā)有趣味。看九十年代一個外國人在成都學川菜,還能想起何偉的《江城》、虹影的小說;寫到香港的食物,看到陸羽茶室,又想到了舒淇還為梁翹柏給LV弄的一個陸羽茶室配樂配過音;寫到發(fā)揚川菜的喻波,學做飯的學校,想到了做飯的“哈嘍大家好我是王剛”;寫到了一些浪費食物的亂象,想到了紀錄片《世外桃源》里面現(xiàn)在已經(jīng)破敗不堪的花卉大餐……
總而言之,看多了關聯(lián)起來一捋,能更好看懂時代下的趣味。
近來正在看的林毅夫近期演講發(fā)言匯集成的文書,比看學術著作容易懂,比看公眾號口水話的體系性強多了,中間位置剛剛好,然后發(fā)現(xiàn)好些公眾號的分析觀點背后的理論基礎就是林教授的新結構經(jīng)濟學理論。
3.讀書就像吃飯。
搞清楚,啥子是甜點,啥子是主食。
雖然越來越像年輕時我不屑一顧的實用主義人群。
不得不承認的,能夠讓自己謀生的就是主食,需要持續(xù)努力;而放松神經(jīng)緩解疲勞的愛好就像甜點;都要吃,而且要分清主次,才能有一個比較好的飲食結構。
魚翅與花椒讀后感6
作者扶霞·鄧洛普在香港工作時對中國味道產(chǎn)生了興趣,在中國四川大學留學期間因為喜歡中國美食而到廚藝學校學習川菜,后又深受中國博大精深的美食誘惑多次來返中國前往廣東,湖南,浙江,江蘇等地去追尋中國各地區(qū)的美食特色,從最先的花椒豆瓣醬的家常菜帶來的滿足感,到后來魚翅麂子山珍海味帶來的奢侈體驗,扶霞去過的地方越來越多,對中國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
從1992年的中國人什么都吃只要能吃飽,到后來的凡事要吃好才能彰顯自己的財富與地位,再到后來的食不在多,要比吃的`精吃的巧。扶霞在追尋美食的同時也在追溯著美食與中國的歷史,她見證了中國后現(xiàn)代的進程給人們帶來的一系列改變,也毫不猶豫的將一些丑惡現(xiàn)實揭露出來,她盡量的作為一個客觀的陳述者表達著改革后對人們惡習的批判和不滿。她也寫出我們不得不承認的現(xiàn)實,百年城市幾乎不留一處的被拆毀夷平,傳統(tǒng)的美食被傳承下來時早已被添油加醋,國內的大海生物以無法滿足商販要去往海外撈捕,農(nóng)作物和家禽類動物也被養(yǎng)殖者“催促著生長”,中國在成長,中國的人口和欲望也同樣在生長。文中她曾在思考著自己能不能像那些素食主義者一樣為社會做些什么,但以一己之力又能為病態(tài)的生態(tài)圈做些什么呢?
【魚翅與花椒讀后感】相關文章:
鯊魚翅10-25
花椒10-26
花椒的功效04-26
在魚翅皇宮里過別樣11-07
摘花椒作文07-22
關于花椒的作文12-18
記憶中的花椒作文03-04
記憶中的花椒作文10-19
越西花椒產(chǎn)業(yè)的開發(fā)與利用12-07
金陽青花椒豐產(chǎn)技術12-10